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小型平版印刷机
Small sheet-fed lithographic press
JB/T 10204-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2000-08-31批准 2000-12-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由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人集团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北人集团公司第二印刷机械厂、营口复印机有限公司、威海市印刷机械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福本、李莉艳、何同汉、薛久春、秦炳健。
小型平版印刷机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型平版印刷机的型式及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贮存与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尺寸小于GB/T15467规定的P64(四开)的单张纸单色和多色平版胶印机(以下简称印刷机地本标准不适用于办公机械小胶印机。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5226.1-1996 工业机械电气设备第一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 6388—1986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 9969.1-199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T 10335-1995 铜版纸
GB/T 13306—1991标牌
GB/T 13384—1992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4436—1993 工业产品保证文件总则
GB/T 15467-1995 印刷技术 单张纸印刷机 尺寸系列
JB/T 5434-1991 单张纸平版胶印机测试印版
JB/T 6530—1992印刷机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HG/T 2694-1995阳图型PS版
QB/T 3598-1999胶印亮光油墨
3 型式及基本多数
3.1 型式
a)有规矩的印刷机;
b)无规矩的印刷机。
3.1.2 按印刷面数分:
a)单面印刷型式;
b)双面印刷型式。
国家机械工业局2000-08-31批准 2000-12-01实施
3.2 基本参数
3.2.1 基本参数按表1的规定。
表1 基本参数
可印刷最大纸张尺寸 |
纸张厚度 |
提高印刷速度 |
应符合印刷机尺寸定义 |
0.04~ |
≥8000张/h |
4 技术要求
4.1 印刷机应按本标准的规定,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4.2 印刷机应保证从输纸、印刷到收纸自动连续完成。
4.3 在印刷过程中出现输纸异常时,应能自动检测发出停机信号,并自动停车或自动排除。
4.4 综合质量
4.4.1 单面印刷形式
a)有规矩的单机组印刷机输纸套准准确度在
b)无规矩的单机组印刷机输纸套难准确度在
c)有规矩的单机组印刷机输纸套准精密度
d)无规矩的单机组印刷机输纸套推精密度
e)多机组印刷机传纸套难准确度在
f)多机组印刷机传纸套准精密度
g)压印均匀性15%.压印稳定性0.05,印品无明显墨杠;
h)多机组印刷无明显重影。
4.4.2 双面印刷形式
a)输纸套准准确度在
b)输纸套准精密度
c)压印均匀性20%,压印稳定性0.10;
d)双面满版文字印刷时,墨色在整个印刷表面上应均匀一致、饱满、字迹清晰,无发毛现象。
4.4.3 主要部件的装配质量
4.4.11 墨斗辊工作面的圆跳动不大于
4.4.3.2 串墨辊工作面的圆跳动不大于
4.4.3.3 相邻两辊筒的平行度误差在全长内不大于
4.4.3.4 印刷辊筒的圆跳动不大于
4.4.3.5 印刷辊筒的轴向窜动不大于
4.5 空运转性能
4.5.1 机器运转平稳、传动正常,所有零部件动作应准确、协调,无异常声音和自发性移动。
4.5.2 润滑系统工作可靠,无漏油现象。
4.5.3 安全防护装置应牢固、可靠。
4.5.4 轴承温升不得高于
4.6 电气质量
4.6.1 电气系统布线整齐,标记齐全,排列有序,接头牢固。
4.6.2 电气系统工作应正常、可靠。
4.6.3 电气设备和机械的所有裸露导体件都应连接到保护接地电路上。
4.6.4 在动力电路导线和保护接地电路间的绝缘电阻不小于1MΩ。
4.6.5 电气设备的所有电路导线和保护接地电路之间应经受至少1s的耐压试验。工作在或低于PELV
电压的电路除外。
4.7 输纸要求
工作时出现给纸中断、卡纸、咬纸牙撕纸及乱张、双张等输纸的总故障率不大于0.4%。
4.8 机器安全
4.8.1 外壳所有可能触及到的边、角都应是圆角。
4.8.2 装在机器墙板外侧的齿轮、链条应加防护罩,印刷辊筒、水墨辊人工操作调整部位以及收纸端
应有防护网。
4.8.3 应有机械或电器的联锁装置。
4.8.4 控制装置应与安全防护装置联锁。
4.8.5 对于能多处操作的印刷机,其控制应有联锁装置。
4.9 操作机构应灵活、可靠。
4.10 机器噪声不大于80 dB(A)。
4.11 外观质量
4.11.1 外露加工表面不得有磕碰、划伤和锈蚀等现象。
4.11.2 外露非加工表面不应有凸瘤、凹陷和气孔等缺陷。
4.11.3 镀层及涂漆层牢固,表面色泽均匀一致,光滑、平整,不应有有损美观的缺陷。
4.11.3 镀层及涂漆层牢固,表面色泽均匀一致、光滑、平整,不应有有损美观的缺陷。
5 试验方法
5.1 主要部件的装配质量检验
主要部件按常规检验,应符合4.4.3的规定。
5.2 空运转试验
空运转时应在离水、离墨、不给纸状态下进行。
5.2.1 印刷机应做不少于2h的空运转试验,其中最高速度运转试验时间不少于30min,目测检查机
器状态,应符合4.5.1~4.5.3的规定。
5.2.2 空运转后,用点温计测量轴承温度应符合4.5.4的规定。
5.3 电气质量检查
5.3.1 切断电源,目视检查应符合4.6.1的规定。
5.3.2 反复启动、停止,检查其运转的准确性与平稳性,并多次调节升降速度,检查升降的平稳性,均应符合4.6.2的规定。
5.3.3 按GB 5226.1中20.2的试验方法检查保护接地电路的连续性,应符合4.6.3的规定。
5.3.4 按GB 5226.1中20.3的检验方法对绝缘电阻检验,应符合4.6.4的规定。
5.3.5 按GB 5226.1中20.4的试验方法进行耐压试验,应符合4.6.5的规定。
5.4 输纸试验
5.4.1 全速输纸试验
在印刷机会压但不印刷的状态下,用90~
5.4.2 纸张适应性试验
在印刷机会压但不印刷的状态下,以不低于3500张/h的印刷速度连续输纸不少于250张,纸张厚度分别为印刷机规定的极限值,纸张幅面为印刷机额定纸张幅面,目视检查输纸故障,应符合4.7的规定。
5.5 印刷试验
5.5.1 试验条件
a)印刷环境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55%~65%;
b)印刷用纸为90~
c)印刷用版应符合印刷机额定最大印刷幅面,并晒有符合JB/T 5434规定的试验版图、输纸稳定性、传递稳定性与其它项目的检验版应分开,版材应符合HG/T 2694的规定;
d)印刷油墨均用品红原色油墨。油墨应符合QB/T 3598的规定。
5.5.2 综合质量试验
5.5.2.1 印刷机输纸套推准确度试验
a)按JB/T 543-1991附录A规定的版式,用第一块印版对第一色组在印刷机额定最高印刷速度下进行第一次印刷,其它条件不变,将第一次印刷的印样进行第二次印刷,在连续500张两次印刷的印样中随机抽取100张;
b)若不具备5.
c)用分度值为
5.5.2.2 印刷机传纸套准准确度试验
a)按JB/T 5434-1991附录A规定的版的形式,以印刷机额定最高印刷速度及规定的可印色数,进行一次输纸多色套准印刷。在连续500张印样中随机抽取100张;
b)若不具备5.
c)用分度值为
5.5.2.3 印刷机输纸套准精密度的试验
a)按JB/T 5434-1991附录A规定的版式,用第一块印版在印刷机额定最高印刷速度下进行第一次印刷,其它条件不变,将第一次印刷的印样,用第二块印版进行第二次印刷.在连续500张二次印刷的印样中随机抽取100张;
b)若不具备5.
c)用分度值为
σkni=((1/99)Σ100i=1 (δkni-δkni)2)1/2…………………………………………………(1)
式中:δkni——套准印刷线间同侧边宽度, mm;
δkni=1/100 Σ100 i=1 δkni;
i——样张顺序( i=1,2,3,…,100);
k——套准印刷线位置[k=a,b,c(d)];
n——色序。
d)最终σkn值均应符合
5.5.2.4 印刷机传纸套准精密度试验
a)本试验只适用于单面多色印刷机;
b)按JB/T 5434—1991附录A规定的版式,以印刷机额定最高印刷速度及规定的可印色数进行一次输纸多色套准印刷,在连续500张印样中随机抽取100张;
c)若不具备5.
d)用分度值为
e)最终σkni值均应符合4.
按 JB/T 5434规定的印刷用试验版的形式,分别对四色以下(含四色)的印刷机组任抽一组和四色以上的印刷机组任抽两组的各压印组在印刷机70%额定最高印刷速度下进行印刷,在连续250张印样中随机抽取50张,用密度计分别测量每一印样上压印均匀性与稳定性检查信号条中代表各压印组的色块密度值Djin;按式(2)计算任印均匀性μin,按式(3)计算压印稳定性Rjn。印刷机的压印均匀性与稳定性为各印样中墨层均匀性与施墨稳定性的最大值,画面应无明显墨杠,其结果应符合4.
μin=|Djin-Djin|max/Djin×100%………………………(2)
Rjn=((1/49)Σ(Dijn-Dijn)2) 1/2………………………(3)
式中:Djin——同一样张上j点色块密度值;
Djin=(1/20)Σ20i=1Djin;
Dijn——i样张上同一j点色块密度值;
Dijn=(1/50)Σ50i=1Dijn;
i——样张顺序(i=1,2,…50);
j——检验条顺序(j=1,2,…,20)。
目视检验5.5.2.5试验的印样中大块网线区中网点,应符合4.4.1h)的规定。
5.5.2.7 双面满版文字印刷检验
按5.5.2.5规定,每五张取一张共取10张进行检验,应符合4.4.2d)的规定。
5.6 机器安全检查
5.6.1 目测检验机器外壳及传动部分,应符合4.8.1、4.8.2的规定。
5.6.2 按4.8.3的规定将机器的安全防护罩、防护网、电气箱门等打开时,应能立即停机。
5.6.3 按4.8.4的规定开启机器后,收纸台与输纸台的限位装置、自动升降装置、双张控制装置等应反应灵敏,人工触动这些装置,机器应起到相应的保护作用。
5.6.4 按4.8.4的规定触动各安全急停钮时应能停机,并且不用人工辅助时,机器不能运转。
5.6.5 按4.8.5的规定同时按动多处操作按钮,当某一处安全控制没复位时机器应不启动。
5.7 对机器上所设置的操作机构,反复操作10次,应符合4.9的规定。
5.8 噪声试验
开动机器所有噪声源,在额定最高印刷速度下空运转,用普通声级计测量机器噪声,测量点水平位置如图1所示,高度距地面
图1
5.9 外观质量检查
目测检查外观质量,应符合4.11的规定。
6 检验规则
6.1 出厂检验
6.1.2 对全检项,印刷机在检验中有一项不合格,即为不合格品;对抽检项,一台不合格则再抽两台对该项进行检验,仍有不合格则对该批该项全检。
6.1.3 每台印刷机须经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
6.2 型式检验
6.2.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在首台、首批中抽一台或生产批中抽一台印刷机进行检验:
a)新产品和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正式生产后,如材料、工艺、结构有较大改变时;
c)印刷机停产1年以上又恢复生产时;
d)连续生产时,每年不少于一次的例行检查等。
6.2.2 检验按第5章规定的全部内容进行。
7 标志、包装、贮存与运输
7.1 每台印刷机应在明显部位固定铭牌,其要求应符合GB/T 13306的规定,内容应包括印刷机名称、型号、主要技术规格、出厂编号、出厂日期和制造厂名称等。
7.2 产品包装应符合GB/T 13384的规定,印刷机包装前应擦拭干净,外露加工表面应涂防锈剂。
7.3 印刷机包装箱内应铺防水材料,并可靠地固定在箱内。附件箱、备件箱应固定在主机箱内的空隙处,并牢固卡紧。箱子应符合运输装卸的要求。
7.4 产品应贮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在室外贮存时包装箱应有防雨措施。若存放期超过2年,出厂则应开箱检查,若发现产品包装已不符合规定时,应重新进行包装。
7.5 包装运输应符合GB/T 6388的规定。
7.6 每台印刷机出厂时随箱应带下列文件:
a)产品合格证
产品合格证的编写应符合GB/T 14436的规定。
b)使用说明书
使用说明书的编写应符合GB 9969.1的规定。
c)试车印样
试车用印版应经标准化归口单位审核。
d)装箱单。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