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设计好的的电视机外壳还要进行模拟跌落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不断改进设计,使设计达到最优。采取这样的分析手段设计效果明显,比如:在日本轻型汽车的设计也是这样进行的,既节省汽车外壳的材料,又在受到冲击时能够尽可能地保护人的生命安全。设计过程框图如图2所示。
对于中大型产品无论怎样计算分析,包装的缓冲材料都是必不可少的。利用上面提到的软件,根据产品壳体受到跌落和冲击所受应力状况的分析,进行加强(壁厚、筋、凸起等)设计,同时根据使用缓冲材料的特性进行缓冲效果的模拟试验,确定一个适当的缓冲材料的使用量,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缓冲材料主要是在被包装的产品与运输环境、装卸环境之间起缓冲作用,是产品与流通环境接合的媒体。在设计缓冲材料时,充分掌握产品及其包装所要经受的流通环境是十分必要的。流通环境从产品受损的角度看,主要有装卸时的跌落、运输振动、堆码压损等。流通环境对产品的可能的破坏力定义为A,末包装的产晶能承受的这种流通环境的破坏力定义为B。那么A与B的差,就应该是由包装设计(包装箱及缓冲材料)来承受的部分。如果针对流通环境能够对产品进行十分适当的保护是非常理想的。但是如果不进行优化包装设计,可能会出现两个问题。其一是对产品保护不足,流通中可能会造成产品的损伤,这时需要对产品及其包装进行系统地分析,通过提高产品强度和改善包装设计来共同解决包装不足的问题;其二是对产品的过剩保护,这种镐况下,多余的包装材料会提高产品的综合成本,造成浪费和加深环境污染的程度,也必须通过优化包装设计来解决。
如图3所示,背景部分代表流通环境的破坏力,产品具有一定的承受这种破坏力的强度,但不能完全承受。包装保护的作用就是弥补产品强度的不足,与产品一起共同承受流通环境的考验。图中共分4种情况,最上边的第1种情况是对一般设计产品的理想包装,产品强度与流通环境破坏力的差,恰好由包装来补足;第2种情况属于包装不足,流通中产品受损的概率较高;第3种情况是过包装,会造成包装费用的增加,包装材料的浪费;第四种情况是对产品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高了产晶本身的强度后,又进行了适当的包装,这种情况所使用的包装材料(缓冲材料)最少。
根据产品的特性及流通环境状况,通过各种试验手段就可确定一个适当的缓冲材料的用量,既能对产品起到保护作用,又能节省缓冲材料,降低包装成本。如对包装件要进行软件分析和模拟实验等。在日本广泛使用的软件[3]有:耐冲击性能分析软件(PAM-SHOCK/NT)、跌落实验模拟软件(MSC/DropTest)等。通过软件分析及实验结果分析,反复修改设计,目标是满足包装要求的条件下,包装材料使用量最少。对于产品生产企业,尽管使用3次元CAD、优化设计等软件,要有资金和人力的投入,但由于节省了缓冲材料,很快就能收回这部分成本,以后不仅能给企业带来新的收益,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也会带来社会效益。
3 结 语
综上所述,在新型产品的开发设计的同时,考虑产品包装设计的问题,对产品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高产品自身承受流通环境破坏力的能力,就可以减少包装材料(缓冲材料)的使用量,降低包装成本,又能减少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随着产品的CAD设计技术及包装优化技术的发展,产品及其包装总体优化设计方法将得到进-步完善。
[ 参 考 文 献 ]
〔1〕 彭国勋,等.中国包装产业发展政策研究〔J〕.包装工程,2002,1(6).
〔2〕 李炳威.结构优化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
〔3〕恒川武.21世纪への包装〔J〕.恒川武の地球にしい包培育技术(电子杂志),2001,5(1).
(完)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