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的缺失
据科学研究,人的大脑是一个感觉成隐者。人的大脑需要持续不断地从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如果人们进入无感觉环境,人们就可能陷入严重的幻觉和错觉以代替真实的体验,感觉缺失一向被认为是危险和痛苦的事情。感觉缺失会让人感觉个性的缺失和心理上的孤独感。作为一名设计师我们应该尊重这个社会给我们的感觉,尊重消费者给我们的感觉,尊重自己的感觉。总之感觉不能缺失。
感觉错觉
感觉不是神秘主义,感觉更不是凶鬼恶神,宋代大诗人苏轼有这样的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不难说明这样一个真理:作为主体最不容易认识清楚的往往正是最切近本体自身的东西。或许设计活动难以持续的就是我们没有研究设计的主体“人”。感觉是一种闪现,感觉是一种顿悟,感觉是一种习惯。然而感觉也并不是全对的那就是感觉错觉。
感觉错觉不同于感觉缺失,感觉错觉往往与我们的生活习惯和接受习惯有密切联系。比如说中国人的审美就跟美国人的审美有所区别。美国社会所呈现的感觉就跟日本社会所呈现的感觉不同。同样这在设计领域内更能发现不同,从设计思维到表现形式,从表现主题到设计思想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的设计应当考虑他的对象的一切有用信息。
设计应重视感觉
设计的粗陋使中国制造的产品成了低质低价的代名词,这或许是我们新一代设计师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中国的企业模仿与引进、图省事、走捷径,这一行为使中国的企业丧失了培育设计创新的良好环境,因此作为一名设计师,我们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善于在环境中发现设计源泉。
首先,我们要善于观察自己周围的环境。如人的习惯、行为和流行文化等人文因素。我们的周围发生了什么,什么是偶然放生的,什么是必然发生的,什么问题是主体原因,什么是客体原因。
其次,我们要善于从各个层面上认识问题。人作为时间的载体已经告诉我们一个真理,那就是我们要用一个连续的思想研究问题。我们是站在正面还是站在侧面,我们是重视一个问题还是忽视一个问题,我们是用自己的眼光还是用别人的眼光等等。
再次,我们要有失败的勇气。失败是一个设计师一生遇到的最多的问题。我们对待失败,不能就此罢休,但也不能顽固到底,我们要去发现失败中的教训,从失败中找到感觉,找到你的初始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我们的创造源泉。
最后,我们要有面对成功喜悦的正确心态。好的设计一定能够迎合时代的感觉,我们要善于延续我们所抓住的感觉,继续把他上升到可认知的层面。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进步,只有这样我们的感觉才能实现人类的梦想。
总之,设计是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过程,我们从一个方向出发会产生多个方向,这一过程又是一个靠相互激发而延续的行为活动,我们依靠着我们对生活的所感,对万物的所感去创造一种更好的感觉。这种感觉或许幼稚,或许年轻,或许美好,或许遥远。我相信每一位成人都会回忆自己的童年,回忆童年所留给自己的梦想,回忆人类初始的感觉。我们的激情在不断的膨胀,总有一天我们的感觉会在人造物的载体上找到,总有一天我们的感觉也变的跟理性一样重要。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好就是好,好的东西没有什么逻辑。感觉万物的灵性吧!万物之灵是设计的源泉,我们离他们越远我们就越危险,拯救了人类的感觉就拯救了设计,就拯救了人类美好的明天。
作者:王建斌
来源:设计在线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