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数字印前处理流程为平台,导入模块化管理概念,探讨一种全新的数字印前体系。与此同时,针对印前流程中的相关技术操作,文中也做了较为细致的论述与探讨。 关键词:印前;数字化;模块化;流程 新世纪印刷技术的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运用,尤其是在印前领域。数字印前技术(Digital Pre—press technology)是指利用计算机图像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在印刷前端作业中进行图像调整、分色处理、胶片输出等一系列动作的整合性技术。应用其可对高分辨率图像文件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在智能人机操作环境中通过宽带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实现资源共享,使得整个印前作业流程桌面化。与此同时,新技术的应用,需要相应的管理体系支撑,才能发挥优势,印前模块化管理体系以客户需求为着眼点,整合印前各单位和系统,协调各种资源,对数字化印前处理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以此为客户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与服务。I 数字印前技术的发展 印前技术的发展与革新,离不开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崛起。数字图像处理(Digital Image Processing)是指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迅速发展,数字图像处理开始向更高、更深层次领域迈进,以此为基础的数字印前技术也相应得到发展。2 印前数字模块化作业流程 印前数字模块化作业流程主要由印前管理模块以及前期图像设置、中期分色处理、后期激光胶片输出等技术环节构成,见图1。2.1 印前模块化管理体系 印前部门是印刷企业最前端的技术部门,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印前流程实施有效管控是提高印前作业效率的关键所在。总体来讲,模块化管理体系由档案管理与自我检测体系2大部分组成。 作为印前部门,档案管理是否科学,直接反映其部门业务素质水平的高低,但是在一些中小印刷企业当中,这一点往往得不到重视,以至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模块化文件管理就是针对印前流程中的各类档案建立数据库,将档案以数据模块形式存储。例如,客户来档一般以光盘或者电子邮件的方式,通过客服部门输入至印前档案管理中心,印前中心则根据客户种类,名称,来档日期建立相应的客户档案库对其档案进行备份,以保证客户资源的安全性与有序性。其次,印前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美工、分色或者RIP格式档案,则以印前操作工种、客户名称、作业时间建立相应的印前档案库并进行备份。印前作业人员操作时可按需求在印前档案库中根据相应的档案信息对档案进行提取与存储操作,以提高印前作业效率。 设立自我检测体系,是保障印前及整个后续印刷流程有效运转的基础。原稿是制版的依据,是印刷的基础,也是能否获得高品质包装印刷产品的重要条件之一 。所以,应在前端建立客户来档核查机制,对客户原稿进行质量核查,保证其档案的可用性。其次,在印前各个技术环节操作前后,应设立相应的检查点,对即将使用和已操作完成的档案进行检查,从而保证其正确无误地流入下一工序,以降低作业缺失率,提高部门绩效。 印前模块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为整个数字印前流程的高效运作提供重要保障。2.2 印前数字处理技术环节2.2.1 前期图像设置 前期图像设置主要是指对原稿进行档案预处理,色彩校正等印前预备动作。档案预处理包括对文件色彩模式进行转换,如将RGB转换为CMYK模式;其次为避免因文件在格式转换过程中发生数据丢失,应依据客户提供的样稿(见图2),检查转换后文件图像、字体、尺寸有无缺失,并针对档案中缺损的部分进行及时的修补与更正。 彩稿是制版分色的依据,为了保证制版分色的准确性,在进行彩稿设计时必须做到用色准确。当发现档案色彩与客户样稿颜色要求有出入时,就需进行色彩校正。校正时,应依据样稿颜色要求,对整个档案的色数、色种(专色还是套色)及填充方式(直压、网点或渐变)做到心中有数,对填充错误及失真的色彩进行修改校正。(待续)
相关资讯
-
近日,意大利全国性报纸《福利奥日报》称其出版发行了全球首份、完全由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撰写的报纸。 人工智能生成的报纸,以纸质插页的形式,夹在同一天发售的主报当中。在报头上标有人工智能AI字样。报纸文章的标题、摘要、内容等均由人工智能生成。报社工作人员…
2025/3/27 8:04:12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