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包装印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技术文章 > 胶印

纸张对油墨的吸收过程

2010/9/13 6:55:36 人评论

  纸张的吸墨性是指纸张对油墨的吸收能力,它与纸张毛细孔对油墨中低黏度组分的吸收作用及油墨中某些组分向纸内的渗透作用有关,它是影响印刷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纸张对油墨的吸收过程
   
    纸张吸墨性不仅与纸张的疏松程度及毛细孔状态有关,还跟纸张纤维的表面性质,填料、颜料、胶料的含量,油墨的组成和特性,印刷方式,印刷压力等因素有关。在实际印刷中,纸张对油墨的吸收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印刷机压印瞬间,依靠印刷压力的作用把转移到纸张表面的部分油墨压入纸张较大的孔隙,即油墨整体(包括油墨中的颜料)进入纸张孔隙,这个过程一般称为加压渗透阶段。在这一阶段,纸张对油墨的吸收主要取决于印刷压力的大小、纸张的结构和油墨黏度等因素。如印刷压力较大或纸张的结构疏松,纸张对油墨的吸收能力也会较强。一般来说,印刷结构疏松的纸张,如新闻纸、凸版纸等非涂料纸,印刷压力应小一些,油墨黏度也应低一些。而印刷结构紧密的纸张,如涂料纸,印刷压力可适当大一些,油墨黏度也可稍高一些。
   
    第二阶段是从纸张离开压印区,直到油墨完全干燥为止,这一阶段主要是依靠纸张的毛细管作用吸收油墨,称为自由渗透阶段。在这个阶段,连结料从油墨整体中分离出来,通过小孔隙和纸张纤维粗糙的表面,以相当慢的速度进入纸张内部。因而这个过程实际是连结料从油墨向纸张孔隙迁移的过程,因为连结料从油墨整体中分离出来,将会改变保留在纸面墨膜的结膜性质,墨迹的固着与干燥也要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在这个阶段,纸张对油墨的吸收速率决定着印刷品的光泽度,以及是否会发生透印、粉化等现象。当油墨转移到纸张上时,随着时间的延长,低分子的连结料(溶剂)将开始向纸层内渗透,这样纸面上油墨层中的溶剂含量就会下降,油墨黏性增大,墨层产生凝结。
   
    纸张的吸墨性取决于纸张毛细管的数量和毛细管直径的大小。纸张是一种多孔材料,纸张内部的纤维与纤维之间、纤维与填料之间以及颜料粒子之间都存在着许多大小不等的间隙,这些间隙就相当于许许多多的毛细管。在这些毛细管的作用下,可以吸收油墨中的连结料,而且毛细管的直径越粗,对油墨的吸收速度就越快,因此,纸张的孔隙结构决定了其对油墨的吸收性。
   
    纸张越疏松,孔隙越大,吸墨性也越强。比如新闻纸比较疏松,具有较强的吸墨性,因此转移在新闻纸上的油墨固着很快,有利于印刷速度的提高。铜版纸不如胶版纸疏松,孔隙也不如胶版纸大,但在印刷时油墨的固着却并不一定比胶版纸慢,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铜版纸印刷时的供墨量较小;二是附在铜版纸表面的颜料粒子之间有着无数约小的毛细管,较多的细小毛细管的吸收能力要比少数粗大毛细管的吸收能力大得多。另外,铜版纸对连结料的吸收选择性很强,允许连结料中流动性强的低分子成分渗入纸内,而连结料中的高分子成分仍保留在墨层中,所以能提高墨层的牢固性和光泽度。

相关资讯

  • 面纸总起皱?从这2个方面下手“一拿一个准”!

    面纸褶皱严重影响后工序的印刷品质,严重时会造成批量报废,导致生产损耗大。本文从张力和原纸两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如何解决面纸起皱问题。    瓦楞纸板的工艺缺陷方面有很多,有一种是面纸起皱,具体表现为面纸不平整,有褶皱现象。面纸褶皱严重影响后工序的印刷品质,…

    2025/5/11 22:52:12
  • 油墨买1kg=2kg:知道油墨标准指标的重要性

    对于印刷油墨,我们也有自己的认识:   【要点1】ISO 12647 平版四色油墨标准…   【要点2】油墨一般特性检验与指标…   1. 厂牌/ 型号/ 颜色  2. 生产日期/ 存储期  3. 保质期限  4. 包装外观  5. 重量 ( 扣除铁罐重量)  6. 破损/ 变形   …

    2025/4/30 7:38:29
  • 五大高精度水墨彩印技巧,高清水印从业者及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必看!

    随着瓦楞纸品包装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客户对瓦楞纸箱的印刷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最开始简单的一色、二色、三色,发展到应用广泛的四色、五色等叠印套色,再到目前的六色、七色、甚至八色的高清水墨彩印技术。针对这些印刷色组的增多,除了美化了纸箱包…

    2025/4/28 7:52:21
  • 高精度燃油滤纸的生产工艺

    一般的燃油滤清器采用星形滤纸折叠结构,在这类燃油滤清器内部,折叠的滤纸和塑料或金属滤清器的两端连接,污油进入后,由滤清器外壁经过层层滤纸过滤后到达中心,洁净的燃油流出。这种滤纸一般采用瓦楞型燃油滤纸。  更高端的发动机则采用高精度滤纸,螺旋式燃油过滤器…

    2025/4/24 8:06:11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