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版、平版(胶印)是用网点面积大小表现印刷品层次的,但凹版是用凹部表现层次的。这个凹部的形状,有“凹部的表面积相同而深度不同”、“深度一定而表面积不同”、“深度、表面积都不同”等的区别。其印版(凹版印刷中版叫做版滚筒)的制作方式和其它印刷方式相比,是非常复杂的(图1),因此,凹版用的胶片底版的制作方法也随之复杂、困难。
现在,上面列举的着墨槽形状都能制出了。凹版印刷技术的历史,应该是多样底版和印版开发的历史。
另一方面,在1960年代,把胶片底版(感光胶片)的单色影像作为反射密度读出,并将这个密度信号变成电信号的强弱,用宝石针雕刻滚筒表面的镀铜层,开发了电子雕刻技术。在最近的CTP的基础技术中,凹印方式方面是相当先进的。凹版领域的的技术人员对于CTP化并不吃惊。从凹版技术的发展背景看,墨槽形成的不稳定性及凹版印刷特长的环状印刷(木纹、印刷布料、壁纸、包装印刷等)的解决方案有望切实实现,是由于市场和技术巧妙的结合。
现在,凹版印刷周围的技术环境,随着印前的电子化和无胶片化而快速进步。滚筒制作的CTP化也不仅仅是雕刻方式,激光方式的开发也促使滚筒加工技术进入了更加多样化的时代。
凹版的制版方式
在凹版制版法中,传统的制版法是墨槽面积相同,用墨槽深度来表现印刷层次的。这个方式的底版不是网点,而是连续的、有浓淡层次的。把这个有浓淡层次的底版的像,用紫外线拷贝在腐蚀滚筒的镀铜层时用的抗蚀膜(碳素纸)上。将这个抗蚀膜包在滚筒上,用热水显影后,用氯化铁溶液进行化学腐蚀,形成深度有差别的墨槽。
但是,最近几乎不使用连续调的底版了。碳素纸除在出版用滚筒制作上使用外,已很少使用。
现在的方式大致可分成两种:一种是制版过程中使用胶片底版,和胶印底版一样的制作网点底版的方式;另一种是把影像进行数字处理,然后进行无胶片的滚筒制作方式。
无胶片化的倾向在包装印刷和特殊印刷领域迅速发展,其原因是近年来计算机功能的提高和小型化及低价格化,在出版凹印领域确实推进了无胶片化。
出版凹印制版的现状
出版凹印制版技术的历史,到1970年中期以使用碳素纸的方式为主,因此胶片底版影像是连续的。这个时期开发出了电子雕刻装置,从使用连续调胶片(实际上是接触拷贝的感光胶片)的电子雕刻方式开始,到80年代初期使用胶印用网点底版也成为可能。现在,欧美的凹版印刷的出版物,可以说是100%的电子雕刻方式。
日本国内的制版方式有:(1)使用胶印底版的腐蚀方式;(2)使用胶印底版的电子雕刻方式;(3)使用数字数据的无胶片电子雕刻方式(凹印CTP)。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其中,无胶片电子雕刻方式发展快,约占全部的50%左右。
出版凹印领域现在几乎不用在包装领域使用的激光方式(腐蚀方式),理由是(1)激光方式是比较新的;(2)滚筒大,处理困难;(3)在一根滚筒上最少是32页(L型尺寸),为了在大的滚筒上制作分成76页的墨槽,需要高性能的影像处理技术;(4)装置投资大等,是出版印刷特有的问题。
现在,作为电子雕刻机系统的制造厂,有美国的俄亥俄电子英格列巴兹公司和德国海得堡公司下的海尔凹印系统公司。
包装凹印制版的现状
除出版用凹版方式印刷之外,还有包装印刷和特殊印刷。包装有以水果袋及方便面袋为代表的塑料薄膜的印刷及水果的纸箱、薄纸的纸箱等所有的纸器皿的印刷。在这个领域,很多印刷公司使用制版机器。也包括特殊印刷(标签、表格、有价证券、装饰材料、壁纸、印刷布料等),由于对印刷制品有各种各样的要求,所以在这个领域开发出比出版印刷样数多的滚筒制作方式。包括(1)网点凹印方式(使用凹印网屏);(2)使用胶印底版和使用数字数据的电子雕刻方式;(3)使用感光剂的激光制版方式(数字数据);(4)使用黑漆的激光制版方式(数字数据);(5)使用电镀合金的激光制版方式(数字数据)等。
装置的制造单位也和电子雕刻方式一样,除前述的两个公司外,在日本还有网屏制造公司,感光剂激光方式有日本的新谷研究所,黑漆方式有德国的谢帕兹俄亥俄公司,电镀方式有瑞士的MDC麦克斯迭特乌耶拉公司。
与包装有关的制版软件,具有同样图样的多幅拼版(连晒)及图样的无接头环带(图样无断开处)化功能,但这些软件不是装置的生产厂开发的。并且在印刷中,其特点是多用途的,用于6色、7色的印刷品的场合多。在这一点上,和出版凹印有很大的不同。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