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牌子都涨了。”4月10日,在北京一家华普超市里,一位顾客把各种牌子的卫生纸挑了个遍后得出了结论。近日,各大超市、商场及批发市场里,纸巾、卫生纸、纸尿裤等大品牌生活用纸价格集体上涨二成左右。
而在涨价潮的席卷之下,新闻纸也难以幸免。“简直是飙涨,已经创下5年来的最高纪录了。”人民日报印刷厂工作人员声称,国内新闻纸价格每吨已高达5400元,而在一年前的2007年4月,每吨价格仅为4400元,涨价幅度超过20%。对于国内报纸行业来说,新闻纸价格近期的大幅飙升已经不堪重负。
涨价探源
2007年第三季度,国内新闻纸的价格还仅为4500元~4600元/吨,2007年第四季度,其价格开始大幅上涨,部分地区价格目前已突破5400元/吨。
新闻纸涨价幅度创5年来最高纪录,谁在推动纸价上升?
“新闻纸的价格很大程度上是由上游成本和供求关系共同决定的,”银河证券一位长期跟踪研究造纸的行业分析师说。她认为此次新闻纸涨价是一次全球性的价格反弹,即使维持现在这样的价格,造纸企业的利润也不会太高,只能获得一个社会平均利润。至于价格是否会继续上涨,则“仍然要看供需关系”。
该分析师指出,由于原材料供应不足和价格的急剧上升,部分厂商新闻纸业务不得不停产或转产,例如广纸和河北泛亚在2008年都处于停产状态,市场有效供给因而大幅下降。
各大报社为奥运会提前准备库存,也导致了新闻纸短期内需求激增。市场需求在短期内忽然放大,大大增加了新闻纸厂商的议价能力。在他看来,这是推动新闻纸涨价的另一因素。
按说,纸价上涨对于厂家而言是天大的利好。然而,价格如此迅猛地增长,却并没有带给厂家多少喜悦。“木浆从去年的4000元/吨涨到现在的 5800元/吨,涨了1800元,但目前纸张的出厂价格基本上只提高了七八百元,我们宁愿少生产。”河南一家纸厂负责人说。华泰纸业董秘许华村也持同样观点:“事实上,我们的综合毛利率涨得不太大。”
提价自救
纸价普涨,直接影响到下游的纸媒行业。为应对纸张成本上涨压力,各地报刊纷纷上调或准备上调零售价格。
据中国报业协会统计,2007年我国新闻纸用量约为350多万吨,估计2008年会有8%的涨幅,约为380多万吨。在报纸的生产成本中,纸张成本大概占到了60%~70%,新闻纸提价对报社的影响显而易见。
面对造纸行业成本的上升,行业涨价也开始成为下游产业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据了解,从今年3月10日起,南京市场上的4份都市报零售价集体提高 40%至0.7元/份,提价的报纸分别为《现代快报》、《扬子晚报》、《金陵晚报》和《南京晨报》,原来的零售价均为0.5元。南京也由此成为国内首个报纸集体提价的地区。
自2007年11月1日起,《南方都市报》就将其深圳市场的零售价从每份1元上调至2元,成为全国最贵的都市报。
提价背后也面临着发行风险,《南方都市报》卖报员曾向媒体透露,由于价格翻了一倍,该报的销路受到影响,以至每天晚上9点还要扒公交车卖报。
即使这样,众多杂志周报也悄然迈入提价行列,《财经》杂志从去年的10元提价到今年的15元;《三联生活周刊》从去年的8元提到了今年的10元;改版的《财富时报》从以前的2元提高到现在的5元;《经济观察报》也从去年的2元提高到现在的3元。
面对这样的窘境,众多出版社也表示要将书价提高一到两元,“原料涨价给行业带来冲击,只能顺势而为了。”
有业内人士认为,并非所有纸类都具有持续大幅上涨的空间,但“鉴于目前报纸的售价远远低于其成本,因此,未来报纸提价将成为一个趋势。”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