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将从6月1日起开始实施,此时,我区现有400多家塑料制品企业却走入了尴尬的境地。与此同时,首府一些商超却看好这一商机,将环保塑料袋打造成了促销武器。但在首府一些批发市场,假冒环保袋也开始猖獗。
从今年6月1日起,超市一律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下发 《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通知指出,今后各地人民政府、部委等应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将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我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购物袋,特别是超薄塑料购物袋容易破损,大多被随意丢弃,成为 “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
天山网讯(记者高静 钱铤 实习生徐巍摄影报道)随着6月1日“限塑令”实施的临近,疆内的400余家塑料制品企业有点无奈,面对各商家对环保型塑料购物袋的巨大市场需求,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内地企业先后抢走疆内无纺布购物袋的订单。

半数企业或关闭
“上一条无纺布的生产线要3500万元,企业目前还不具备这个实力,而且新疆对这种无纺布购物袋的需求量也没有预想得大”。新疆文昌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该公司去年还在生产环保型塑料袋出口,但随着今年出口退税新政的实施,已经放弃了这个项目。
记者采访首府20余家塑料制品厂发现,没有一家企业有生产环保型塑料产品的计划。水磨沟区和米东区的两家塑料厂均表示正打算处理掉剩余塑料袋后关门,还有一些塑料制品厂准备转产建筑材料包装袋或地膜。
“新疆并不是塑料行业的制造基地,大型商超所用的购物袋多来自江浙及河北廊坊一带。但‘限塑令 ’还是影响到了疆内一些小型塑料制品厂,小厂或家庭式作坊因没有足够资金转产或倒闭是必然的。”新疆塑料协会副秘书长李显贵估计,新疆有塑料包装企业 400多家,有一半左右的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将转产或关闭。
目前疆内专门生产塑料袋的大型企业并不多见,绝大多数都是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有的甚至没有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新疆商贸城批发的超薄塑料袋多产自乌市六道湾和七道湾附近的一些小作坊。
“限塑令”明确规定,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将被禁止生产和使用,产品将被列入淘汰类产品目录,销路直接受阻。
疆企未做好准备
记者了解到,目前首府使用的超薄塑料袋制作原料多为废旧塑料或洋垃圾,原料价格每吨为5000元,而达到国家环保标准的,原料价格每吨为1.2万元 -1.3万元,如果不能大规模生产,高价原料势必产生亏损。
此外,目前全降解塑料产品成本比较高,一吨材料价格为3万-4万元,价格比普通原料高出3倍多,可降解塑料袋的价格也比普通的高出4倍左右。究竟有多少人愿意用可降解塑料袋,也让生产企业难以决策。
记者采访多家大型超市了解到,来自广东、浙江等塑料制品生产大省的经销商都已经上门推销环保型塑料袋和无纺布塑料袋,部分经销商均大方地表示,可以先通过超市免费给顾客使用无纺布袋,然后再以每个4元-5元的价格销售。
还有一些企业乘机从内地购进数千个无纺布塑料袋,印上企业的名称后发放给首府各社区居民,为企业做宣传。
“我们每天都能接到疆内企业的电话,要求给他们采购的无纺布袋印刷上企业名称或产品,但我们没有这样的印刷设备,只能放弃。”乌鲁木齐博联彩印包装有限公司负责人包女士认为,国家对环保型塑料袋的推广的确给整个塑料行业带来巨大的商机,但有一点很明显,新疆的塑料行业和包装行业都还没有做好准备。
□消费提醒
购买塑料袋要去正规店
新疆塑料协会副秘书长李显贵提醒市民,环保塑料袋从外观和手感上与普通塑料袋并无太大差别,请市民尽量去正规商店购买。购买食品袋,首先要看塑料袋的外观是否有“食品用”标志。
一般而言,有颜色的塑料袋大都使用了废旧塑料的回收料,是不能用来装食品的。比如,一些菜市场用来装鱼、虾等水产品或肉类的黑色塑料袋,原本是用来装垃圾的,消费者应避免使用。最后,要看塑料袋有无杂质。将塑料袋放在阳光或灯光下,看是否有黑点,是否有口子。有杂质的塑料袋,肯定是使用了废塑料做原料。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