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的背景
1.良好的企业制度为网络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网络媒体成功的关键是具有一个强有力的采编、经营与管理的人才队伍,这就要求一定的制度保障。现在的很多网络媒体采取的是现代企业制度,并常常给予企业的核心员工以股权的方式,这能够使企业和核心员工结成利益共同体,能保证网络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网络媒体的企业制度相对于传统传媒企业的制度较为先进,就能保证网络媒体从尚未转制的传统传媒业源源不断地挖到自己所需要的人才,以保证网络媒体的人才需要。如前《新京报》总编辑杨斌加盟财经网站和讯网,担任网站总编辑。前《环球企业家》总编李甬,加入网易担任副总裁/总编;前《南风窗》总编辑陈菊红加入腾讯网担任总编;计算机世界前副总裁/ 总编王超,加入广源传媒担任总裁。经济观察报社前社长何力,加入阳光媒体担任投资大中华区CEO。当然也有从传统媒体进入网络媒体再回到传统媒体的,如《新京报》前副总编王跃春加入搜狐担任常务副总编,后来又回到《新京报》担任常务副总编。
2.中国传媒业和网络媒体尚处于“跑马圈地”时代
我国的网络媒体产业虽然经过了10多年的高速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更加丰富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网络媒体产业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市场机会,亟需有眼光、有胆识和有能力的传媒集团去识别、去利用。
3.网络媒体业运作的是全国性甚至世界性的大市场,市场空间比传统媒体广阔得多。
当前,制约传统媒体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传媒业市场的区域化分割。在传媒业区域市场分割的条件下,很多传媒企业只能在一个既定的省份或市区内发展。优势的传媒企业和品牌囿于市场范围的限制,没有足够的成长空间,而劣势的传媒企业由于地方保护,虽然利润率很低甚至亏损,但是依然可以依靠当地政府的扶持而存活下来,在这种情况下,优势的传媒企业就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而劣势的传媒企业也不能依靠市场机制淘汰掉,最终会形成“优不胜劣不汰”的情况。
而网络媒体则不受此因素的影响,无论网络媒体处于何地,只要其办得好,它就可以跨越地域和空间甚至跨越文化由其读者和受众所接收。例如,在国外很难成功的门户网站在中国蓬勃发展就是对此的一个最好佐证。
4.规模巨大的网民数量为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06年11 月27日,世界的总网民数量为1,076,203,987,网民平均普及率为16.6 %,其中北美和欧洲的网民平均普及率分别为69.7%和38.6%;中国大陆IPv4地址数量约为9800万,位居全球第三位。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网民已经达到1.37亿,其中宽带用户已经突破1亿,达到1.04亿,另外手机上网人数已经达到1700万人。中国网民总数占总人口比例为10.5%,其中北京市网民普及率首次突破 30%;在中国5940万台上网计算机中,通过宽带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数为4120万台,中国使用宽带上网的计算机数在全部上网计算机中所占比例达 69.4%;中国域名总数近411万个,中国网站数约为84.3万个,出口带宽256,696M,IPv4地址数9800万,都在继续稳定增长。
由此来看,中国的网民人数已经有了很大规模,上网基础设施等也初具规模,这都为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的网络媒体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其受众已经初具规模、收入快速增长,已经形成了新闻门户网站和各专业网站、传统媒体兴办的网站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
1.网络媒体收入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
综合门户、网络广告、网络游戏、即时通讯和搜索引擎C2C电子商务都已经初具规模,而且富有很好的成长性,具体见表1。
表1 网络媒体的收入情况 单位:亿元
收入类型 2005年收入 2006年收入 增长率
综合门户营收规模 82 101 23%
搜索引擎营收规模 10.5 15.71 40.52%
即时通讯营收规模 17.8 35.2 97.75%
网络广告营收规模 33 49.8 58.91%
网络游戏营收规模 36.8 59.6 61.96%
博客营收规模 3.5 6.5 85.71%
汽车网站营收规模 2. 86 4 39.86%
C2C电子商务交易规模137 216 57.66%
地图服务营收规模 0.6 1.48 146.67%
资料来源: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