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上午,中国环保科技专家董金狮做客中国网,解读6月1日国家即将实施的限塑令。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塑料资源开始吃紧。我国每年产塑料颗粒塑脂料3000多万吨,还有1000多万吨需要进口。同时,不规范的生产和消费,对我国环境和国民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这样情况下,需要对塑料行业有一个规范化管理,特别是对塑料废弃物处理问题和造成的污染问题。
董金狮表示,此次限塑令的出台,是希望重新洗牌这个行业,改变过去落后的生产方式,不环保的生活方式等,逐渐推广更环保的消费方式。
董金狮介绍,目前国内生产各种塑料袋的企业大概在6万家左右。但上规模、具有资质的只有1500家左右。“限塑令”出台以后,过去生产超薄塑料袋的企业大部分要面临转产问题,另外没有印刷设备的企业,将来生产塑料袋难度会加大。因为现在“白袋子”不允许再生产,必须需要印刷。而上印刷设备投资比较大,少的二三十万,有的得投资五六十万,而生产塑料袋本身的设备只有两三万块钱就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塑料袋生产行业的重新洗牌不可避免。
新的政策要求生产塑料袋的企业做好准备,充分了解国家政策和标准带来的变化,积极应对。董金狮说,更多的企业销售很好,不但销量没有减少,而且还在增加。由于它的产品正规,正规的用户也会选择正规的生产企业。
但董金狮同时指出还有一些企业处于观望,抱着侥幸想法。有一些企业在转移生产设备,由条件好的地区向落后的地区转移,准备打持久战,能干一天算一天,偷偷摸摸干。因为过去出台过很多禁令,在执行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甚至执行过程中打折扣。
董金狮表示,这样的企业将来肯定是要淘汰和关闭的。过去好多禁令执行不下去,有一些局部性质的,或者是分工不明确。国务院70号令出台以后,分工明确。从生产源头来看,国家质量局着手管理。如果继续生产超薄塑料袋,或者违规生产,就没收生产物资,罚款1—3倍,处罚力度比较大,没收以前非法所得。在流通领域也一样,工商部门会查处市场竞销人员,如果违反规定也要处罚。
不只是生产企业,限塑令影响的将是塑料袋行业的整个产业链。董金狮指出,特别是在零售环节,超市、商场、集贸市场今后也将不得随意起用超薄塑料袋。违反规定的商家,将面临最高5000元的罚款。免费提供,或者是变相免费提供要面临1万元的处罚。如果没有进塑料袋的凭证,进货来源不清楚,要面临两万元的处罚。这样就从政策上杜绝了超薄塑料袋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可见,国家此次的处罚力度是很大的,决心也是很坚定。在对话中,董金狮呼吁,塑料袋生产商勿抱侥幸心理,限塑令面前及时了解国家政策规定,积极规范应对是关键。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