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已经步入2008年,国人期盼已久的北京奥运盛会即将到来。奥运会不仅仅是一次全球瞩目的体育盛会,也是一次重大的经济活动。奥运会的顺利举办,需要各行各业的支持,报纸印刷业也不例外。奥运会不仅带来报纸印刷业发展的机遇,同时也考验其应对大型国际活动的能力。作为报纸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报纸印刷需要积极进行技术和管理准备,更好地服务和保障奥运期间的报纸出版,服务读者和观众。
应对与投资重点
奥运会期间新闻事件将不断发生,读者的阅读需求将有很大增长;这也是广告活动的绝好机会,可促进报纸平面广告的增长。这两方面必然会造成报纸出版量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加,如专刊、增刊和一些新报纸等。由于中国人口众多,这种增长将会是历届奥运会中最大的。在主承办地北京以及沈阳和青岛等协办城市,报纸印刷量的增长将会更为明显。
相对前几届奥运会,2008北京奥运会将是一次报纸等传统媒体与网络等新兴媒体在新闻报道上竞争读者和观众眼球的全面较量。近年来互联网、手机报、数字电视等新兴电子媒体都取得了突破性发展,这些新兴媒体已对报纸出版印刷业造成直接冲击。报纸具有方便、可传阅、图文并茂的优势,但也有信息量有限、出版周期长等不足,如何突破劣势,发挥优势,不仅是报纸出版创新的主要内容,也是报纸印刷更好地服务报纸出版,实现技术突破的主要工作。就目前的报纸出版特点来看,报纸印刷业需要以印刷过程数字化为突破口,同时在管理和业务安排上进行创新,提高印刷时效和印刷质量。
如何全面提高出版时效和印刷质量,主动应对大印刷量需求,是报纸印刷满足奥运需求的主要技术点。从投资量和执行时间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印刷设备、印前设备、辅助技术、管理与人员培训等。实际上,各报社在几年前就在为奥运会准备,近年的引进印刷和印前设备投资就是主要从应对奥运会考虑的。这些设备目前多数已到位,个别的也已经完成订购,可以保证2008年上半年投产。
目前距奥运会开幕还有半年时间,大型设备、高额设备投资已不太可能完成,工作重点也将有所转移。下面仅谈一点个人看法,供同行参考。
设备整修
印刷生产能力的提升主要靠两个方面,一是设备引进,二是提升现有设备的生产能力,两方面都同样重要。靠引进设备实现生产能力的提升,时间长,投资大,也容易导致奥运后生产能力过剩;而提升现有设备生产能力才是投资小、见效快、提高设备利用率的最佳选择。
奥运期间印刷量大,质量和时效要求高,这对设备状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印刷量的增长要求设备具有更好的运行稳定性,彩报出版比例的提高要求设备具有更多的色组,大量的新闻图片要求有更有效的印刷质量控制手段。因此应对奥运会的召开,必须对设备进行全面整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
设备稳定性包括机械稳定性、电子稳定性、工艺稳定性等。对一些已经使用5年以上的设备,需要安排中修以上的集中维修,对近年来引进的设备,需要安排重点小修。另外要根据近年来设备故障规律,有重点地备足机械电子备件。同时,除做好设备常规和常见故障应对方案外,制定奥运期间设备故障的应急运行方案十分必要。
2.提升彩报印刷能力
彩报印刷需要设备具有更高的网点再现能力、更准确的墨色调整、更好的传水传墨性能,这要求对相关设备的工艺能力进行整修和提升。首先对以前主要印刷黑白报或单面彩报但具有彩色印刷能力的设备进行工艺提升,使之具有单面或双面彩色印刷能力,提高各色组的工艺质量。其次对传水、传墨系统进行集中整理和修复,特别是要对墨辊进行集中更换,对使用时间不长但表面玻璃化较严重的墨辊,可采取再磨光一次的办法,并对水路、墨路系统进行集中清理。如有必要,可尽量采用好一些的材料,如墨辊、橡皮布、润版液、油墨和裁刀等。
奥运期间由于印刷量的扩大,需纸量会有很大提高,为了确保纸张质量,印刷厂应自备一些好纸,这样一旦遇到印刷质量要求高但纸张不好的彩色报纸或加急印品时,可以暂时用自备的好纸上机。这不仅是完成生产任务的要求,也是报社印刷厂提升服务形象的机会。
3.印前设备整修
奥运期间广告多、彩版多、图片多,这对印前系统提出了较高要求,一些报纸或版面从黑白报改为彩报后,印前系统的输出量将会出现成倍增长,因此不能将注意力仅仅放在印刷能力上,实际上,奥运会期间印前生产可能成为制约印刷时效和出版质量的关键点,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印前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已进入成熟期,印前设备整修主要放在输出设备方面。一些旧的照排机如有可能应让它们在奥运会期间发挥作用,以应对印前输出量的增长。在重视CTP相关设备运行稳定的基础上,也应对传统制版设备,如照排机、冲片机、冲版机、晒版机进行全面的维护和维修。如有必要,可考虑引进部分设备。印前设备一般都投资不大,但对印刷时效的影响却十分显著。同时,奥运会期间印刷生产量大,时效性要求高,质量要求高,应尽可能使CTP设备充分发挥作用。
辅助技术配套
随着技术发展和工艺进步,印刷相关软件和辅助技术的发展很快,对提高印刷质量和时效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彩报印刷,更需要大量的辅助技术以提高印刷工艺技术水平,奥运会期间大印量、高质量和高时效报纸印刷,也更需要印刷相关软件和辅助技术,提升和配合现有印刷设备的生产工艺水平。这类软件和技术的投资小、见效快,应成为奥运前报纸印刷业关注和投资的重点。
1.自动控制技术
现在自动化控制技术越来越受重视。通过自动控制技术进行质量管理,如自动套准、版心自动定位、润版液自动过滤循环、自动清洗橡皮布、自动上版等技术,不仅会提高印刷操作的质量和速度,也会有效地提高印刷质量控制水平。例如,套准是印刷开机过程的主要质量控制点和操作点,也是造成印刷废品的主要原因。印刷套准技术包括印版套准和印刷套准两方面,传统印版套准都是通过版心定位和多次定位系统传递实现,而CTP采用一次性版心定位弯版技术从根本上保证印版间的套准精度,而此工艺应用于CTF工艺也具有突出作用,因此引进自动版心定位弯版打孔设备,会有效提高套印质量。如果再配合自动套准工艺,则可以从根本上保证印刷品的套印质量。
2.色彩控制技术
印刷色彩控制技术包括数码打样、屏幕软打样、油墨预置等,对高时效、高质量的大批量彩报印刷,色彩控制技术十分重要。通过数码打样和屏幕软打样,配合油墨预置技术,实现色彩的准确再现,可有效保证报纸印刷色彩质量,提高开机效率,也会从根本上保证大路报的印刷质量。
需要指出的是,数码打样经过多年应用后,其色彩准确性会有较大偏差,印刷时操作者感觉不好追,甚至个别色相差别较大。奥运会期间要求色彩准确性更高,而且很多版面都要打样,这就需要奥运前对数码打样设备进行一次系统调校,以保证色彩的准确性,无法修正的,也要明确色彩偏差的倾向和大小。
3.管理软件系统
奥运期间印刷量大,时效高,生产安排十分重要,管理软件系统的引进可以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加强各工序的沟通和联系。但也要注意到,管理软件的引进实际上是管理流程的再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目前的管理软件系统大多是基于订单管理,与报业印刷厂的管理实际有一定差距,从引进到应用需要较长时间,在以前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贸然引进可能会适得其反。
管理提升和人员培训
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人员素质,是企业发展中一个长期任务,也是报纸印刷业发展的基础。奥运会的到来,对报纸印刷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更是检验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机会。因此借奥运之前的这段时间,对管理系统进行全面提升,对人员进行全面培训,既是应对奥运期间出版高峰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需求。
提升管理水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健全管理制度,强化管理责任,提高管理创新能力,特别是应对紧急出版任务的相应管理制度;二是全面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和工艺规范,彩报印刷工艺规程是重点;三是制定和完善差错检查和应对措施,奥运期间出版任务紧急繁重,版面也多,防止差错和工艺故障的发生就显得格外重要。
对人员进行全面培训,无论是应对奥运会出版高峰还是日常业务都十分必要。奥运期间不仅需要原来精干主力全部上阵,更需要全体员工提高管理素质和技术水平。特别是以前印刷非时效任务的班组,奥运期间印刷班次的增多也需要他们承担更多责任。比如有的机台原来只有一班,奥运期间可能要安排两班或多班生产,如何保证人员力量均衡和一定水平,保证印刷质量和时效,加强人员培训就显得十分必要。
人员培训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管理制度和工艺规程的培训,提高全员应对奥运印刷任务,也是保障生产能力,提高全员素质的需要。二是印刷技术的培训,报纸印刷业近年来技术发展很快,特别是彩报的日益增多对印刷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应对全员特别是新班次的人员进行全面的印刷工艺技术培训。
奥运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报纸印刷业需要做好管理和技术准备,以优良的报纸质量、更高的印刷时效,服务奥运,服务报纸出版,服务读者。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