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2时30分,省会再遭强降雨,由于时间短,没有造成地道桥积水断交。而昨天就没有这么幸运,虽然是“东边日出西边雨”,强降雨大都集中在桥西一带,却造成了12座地道桥积水严重,积水最深处达4米,致使交通中断达三四个小时,个别地道桥直到晚上10时才排除最后的积水。
一场突如其来的强降雨,就把省会“拦腰截断”,使偌大的城市东西相望却不能相通。人们不禁要问,省会的排涝能力到底如何?今后如遇此类突发天气,又该如何应对?
据介绍,8月14日突降暴雨,为省会十几年未曾遇到的强降雨,且降雨分布极为不均,从上午10时至下午2时30分,火车站周边最大降雨量达154.7毫米,而市区东北部却只有9.9毫米,东二环以东基本没有降雨。突如其来的强降雨,造成雨水骤聚,由于大大超出了泵站的抽水能力,致使12座地道桥被淹,省会东西交通被迫中断。
突如其来的强降雨,造成省会大面积、长时间积水断交,除了降雨太急、降雨区域集中等因素外,城市的排涝设施不够完善,是重要原因。
据介绍,由于城区道路修建的年代不同,其排水设施的建设标准也不尽相同。近年来新建改建的道路排水设施,不但标准高,而且还实现了雨污分流,基本可以满足排涝需要。但主城区的许多旧有道路,不但排水设施建设标准低,也未实现雨污分流,个别主干排水体系还未建成。由于排水设施建设标准不一,排水管线粗细不同,致使有的新旧道路衔接处产生瓶颈。加之城区面积不断扩大,汇水面积大量增加,现有污水管道过水断面小,排水能力有限,极易造成低洼地区的大量积水。
民心河作为泄洪的唯一渠道,因兼具景观功能,一般不轻易开启雨水闸门,主要靠渠道两侧的污水管道排放雨水。然而,由于历史、资金、规划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在省会1176公里长的市政排水管道中,专门的雨水管道只有381公里,雨污合流管道也只有128公里。不仅如此,各种排水管道盘根错节交织连接在一起,致使有的雨水管道与污水管道相通,不能真正实现雨污分流。
据介绍,8月14日10时开始降雨,11时30分许,民心河管理处才开启了第一个闸门——— 广源路闸。而当时,其所涉及的区域道路积水已有50多厘米深。直到中午12时30分,才开启了新华路、合作路、友谊大街三个闸门。而裕华西路的闸门直到 13时才提闸,并且只提起了10厘米。开闸时间晚、开闸幅度小,这也是排水不畅的一个原因。
据介绍,石家庄市针对此次强降雨造成的影响,已作出新的部署,要求有关部门对全市的排水管线进行详细摸底。根据摸底情况,将对重点道路和区域的排水管线、排水瓶颈等进行重点改造,以全面提升排水能力。
有关专家认为,石家庄市在“三年大变样”中,应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应将排水管网的改造纳入旧城改造之中。“三年大变样”不仅要体现在地上,地下也要更新升级。
来源:河北日报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