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奶业条例》审议通过,10月1日正式实施
■乳品企业有了准入门槛
■有人士认为河北奶业将迎来大发展
■《条例》将促进河北奶业发展
为让市民吃上“放心奶”,日前,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河北省奶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通过立法规范河北奶业发展,并详细规定了牛奶的销售和收购。
其中,明确禁止患病奶牛的奶销售,且生鲜牛奶挤出后要降温保存。
规定
六种鲜牛奶禁止买卖
六类鲜牛奶禁止销售和收购,《条例》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
六类鲜牛奶禁止销售和收购,包括:奶牛产前15日内的胎奶和产犊后7天内的初奶,但以初奶为加工原料的除外;奶牛在使用抗菌素类药物期间或停药后7 日内产的奶;奶牛患乳腺炎、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及其他传染性疾病期间产的奶;掺杂使假或变质的牛奶;发生一、二类传染病的疫区,在封闭期间产的奶;其他不符合卫生安全质量标准的奶。
违反规定收购、销售生鲜牛奶将由县级以上畜牧兽医部门或质监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生鲜牛奶挤出要降温保存
省畜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条规定是《条例》亮点之一。
《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从事生鲜奶生产,应当符合以下条件:有质量安全和卫生管理制度;从业人员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挤奶前按照规程对牛体和挤奶器械进行清洗消毒;生鲜牛奶挤出后在二小时内降温至0~4℃保存,不具备降温保存条件的,应当及时交售到生鲜牛奶收购站;贮存、运输生鲜牛奶应当使用不锈钢等不易造成生鲜牛奶污染的容器。
省畜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条规定是《条例》亮点之一,加大了对生鲜奶收购的监管力度。
乳品企业有了准入门槛
《条例》还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在生产环节建立不安全乳制品召回制度。
加强对乳制品加工企业的监管力度,也是《条例》的亮点之一。省畜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条例》第三十五条设置了乳制品加工企业准入条件,要求具备稳定的奶源基地、加工厂房(车间)的选址和设计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有与生产的产品和工艺相适应的加工等设备、依法取得乳制品加工的有关证照等条件,杜绝不规范厂家一哄而上。
此外,《条例》还特别要求,乳制品加工企业应制定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进行生产。使用复原乳作为原料生产液态奶的,应当标注“复原乳”及复原乳所含原料和比例。
《条例》还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在生产环节建立不安全乳制品召回制度。
影响
河北奶业将迎来大发展
河北是全国奶业大省,奶类产量和乳品加工能力均位居全国前列。
记者从省畜牧局了解到,河北是全国奶业大省,奶类产量和乳品加工能力均位居全国前列,奶业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发展快、效益好的重要产业和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但奶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较低,生鲜牛奶购销市场管理不规范,无序竞争等问题屡有发生,既损害奶农养殖积极性,也为乳品加工企业产品质量带来危害。
省畜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条例》将于10月1日正式实施,这对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规范奶业生产经营活动,维护奶业生产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对奶价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条例》主要是为了规范整个奶业市场的发展,对奶制品价格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记者日前走访省会部分超市发现,目前牛奶和乳制品价格稳定。石家庄保龙仓超市采购部经理助理王哲介绍,最近两三个月,鲜牛奶及乳制品价格没有变化,截至目前没有接到厂家调价通知。
石家庄市奶业协会秘书长刘英虎认为,《条例》主要是为了规范整个奶业市场的发展,对奶制品价格不会产生较大影响。奶制品价格主要受市场因素影响。
但《河北省奶业条例》实施后,将会进一步促进河北生鲜奶质量、品质提高,未来品质高的奶制品价格,相对可能会有所提高。
来源:河北青年报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