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包装印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走进“限塑令”的理想与现实

2018/6/24 23:07:25 人评论

2008年,塑料购物袋生产行业面临严峻考验,倒闭抑或转型、违规生产抑或另谋他路成为摆在很多塑料购物袋生产企业面前的待解难题。而这一切,源于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以下简称“限塑令”)。通知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以下简称“超薄塑料购物袋”),同时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一石激起千层浪。“限塑令”所引发的不仅仅是普通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更是一场行业内的风暴与变革,正因如此,媒体对“限塑令”给予了持续关注。“限塑令”缘何颁布?实施两个多月到底给行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众多塑料购物袋生产企业的命运几何?我们又该从“限塑令”中获得哪些启示?本刊记者采访了塑料包装行业专家马平东先生和一些一直关注“限塑令”的业内人士。 

  “限塑令” 从酝酿到颁布 

  1.背景解读 

  (1)塑料的“疯狂” 

  塑料问世百年来,以其品种繁多、性能优良、成本低廉的综合优势,受到了市场的普遍认可与欢迎。如今,塑料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从航空、航天等高科技产业,工农业生产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无一不见其活动的踪影。超市中琳琅满目的商品[[--塑料包装、农田中可有效提高作物产量的塑料地膜、普通消费者手中的方便购物袋,这一切都证明着塑料的存在和价值。毋庸置疑,塑料的大量应用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方便人们日常生活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市场选择了塑料,随着市场需求的旺盛增长,塑料产品无孔不入。正是由于塑料的优异性能和无以伦比的市场竞争力,才使得塑料制品的发展、应用出现了’疯狂’的野蛮扩张。”马平东先生对记者说。 

  (2)环保的要求 

  塑料开始大量应用,其负面影响也随之显现,人们发现,塑料不仅仅是“天使”,其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破坏亦触目惊心。如今,当环保已经变成一种公众常识,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塑料的优与劣。马平东先生表示:“’白色污染’是塑料大量应用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散落在环境中的废塑料破坏了市容、景观,影响城市、景点的整体美感,而且损害了我们国家和国民的形象。这些废塑料散落在地面或漂浮在水面,也污染了环境。而超薄塑料购物袋容易破损,大多被随意丢弃,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塑料的大量使用存在潜在危害。当前所应用的大部分塑料,特别是一次性使用的塑料包装,其化学及生物稳定性都非常好,不容易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降解,存在长期、深层次的环境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废弃的塑料袋和农用地膜越来越多,甚至发展到了难以接受的程度。 

  (3)石油资源的短缺 

  中国塑料产业目前已成为支持国民经济持续繁荣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是,市场上使用的大部分塑料都是以不可再生资源——石油为主要原料的。有报道称,每生产1吨塑料,需消耗3吨石油。目前,全球石油资源供应日趋紧张,价格不断飙升,能源战略已经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马平东先生表示:“石油是现代社会工业发展的血液,其供给短缺将成为未来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为突破这一瓶颈,一方面要提高石油供给能力,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加快替代型能源的开发与生产;另一方面,合理利用石油资源更为必要。而塑料袋尤其是超薄塑料购物袋的大量应用和频繁废弃,加快了石油资源的消耗速度。” 

  2.标准颁布 

  一边是优质与廉价,一边是环保与能源,人们发现,塑料的用与弃,陷入了两难境地。“塑料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也是最糟糕的发明。”事实上,尽管塑料曾经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一大功臣,并且当今仍然在经济的发展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带来的种种问题也的确不容忽视。因此,对塑料工业进行科学的管理,采取果断措施引导人们适度、合理地使用塑料制品,非常必要。“限塑令”也由此酝酿出台。 

  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开展了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的活动。英国德文郡的莫德伯里镇就已经引领欧洲各城市之先,发起了全面禁止使用塑料袋的活动。从 2007年5月1日开始的6个月内,这个小镇里所有的43家商铺,从小型的家庭式杂货店到当地大型的连锁超市一律不向顾客提供塑料袋。购物时,顾客可以从店里买到可降解的淀粉袋、可回收的纸袋或者可重复使用的棉麻袋。德国首都柏林,普通民众最爱光顾的几家大型超市“利德尔”、“阿迪”、“雷阿尔”都在交款台的下面准备了各种各样的购物袋,并在每种购物袋上面标明了价格,最便宜是塑料购物袋,纸袋的价格稍高,布兜最贵。值得一提的是,纸袋上面的右上方都会标明一个“环保”标志,表明该纸袋是可回收纸袋。在新加坡,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三是新加坡的“自备购物袋日”,这一天,当地许多超市,对于没有自备购物袋的消费者,收款员将建议他们购买可循环使用的环保袋,或每索取一个塑料袋就捐一角钱以协助环保单位推广活动。 

早在1999年,我国就开始了限制超薄塑料袋的试点工作。北京、天津、江苏、辽宁等十多个省市的一些大型超市、商家陆续“试水”。有“香格里拉”之称的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从2001年起禁用塑料购物袋,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禁用塑料购物袋的地区。但区域性的限制,管理上的难度,使得超薄塑料购物袋的使用很难完全控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科学技术部等 12个部门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总结以往部分地区、行业治理“白色污染”的经验教训,研究起草了“限塑令”。随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完成了《塑料购物袋的环境、安全和标识通用技术要求》(GB 21660-2008)、《塑料购物袋》(GB/T 21661-2008)、《塑料购物袋的快速检测方法与评价》(GB/T 21662-2008)三项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并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征求意见于2008年3月4日截止。 2008年5月,三项塑料购物袋国家标准正式向社会公布。2008年6月1日,“限塑令”正式实施,由地方试点正式上升到国家层面,在全国范围内吹响了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的号角。 

  标准执行 企业命运几何 

  每一个限制性行业标准的颁布都会引发产业的变革,每一次产业变革都会牵动诸多企业的未卜命运。“限塑令”的颁布并不以淘汰超薄塑料购物袋生产企业为目的,但是由其带来的行业洗牌与产业升级却不可避免。 

  镜头一 诸多企业 黯然出局 

  众所周知,超薄塑料购物袋使用量的减少,会直接影响到超薄塑料购物袋生产企业的效益甚至生存。事实上,自国务院办公厅2007年12月31日下发“限塑令”之后,一些企业已经濒临倒闭。河南遂平华强就是这样一个样本:作为一个年产值22亿元、规模已连续11年居本行业全国之首的塑料袋生产企业,河南遂平华强在2008年传统新年到来之前突然通知2万名员工“停产、放假”,并宣布整体转让公司资产。这里,值得我们关注甚至感到惊愕的是,这个曾经独占全国塑料袋市场40%左右份额的龙头企业居然率先倒下,这多少超出了我们的想像。一位河南遂平华强老员工的说法或许给出了我们答案:“公司90%的产品都在国家限制之列”,缺乏政策预见性的河南遂平华强在“限塑令”面前似乎也只能选择出局。马平东先生对记者表示:“河南遂平华强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限塑令’的出台只是压倒河南遂平华强的最后一根稻草。新劳动法的颁布和实施、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加上人民币升值,以及由原油价格飙升引发的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也影响了河南遂平华强的命运。” 

  河南遂平华强只是一个例子,“限塑令”之下,其必将带来了蝴蝶效应。行业大鳄亦然如此,上万家小企业的命运更加令人担忧,其倒闭似乎已是必然。2008年初,有媒体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全国6万家塑料袋生产企业预计有一半终将关门。 

  镜头二 违规生产 依然存在 

  尽管在“限塑令”出台之初,人们对塑料袋生产企业的命运多持悲观态度,也确实有一批企业悄然出局,但是在其实施2个多月之后,我们也依然发现,超薄塑料购物袋并没有完全退出市场。从目前的情况看,超薄塑料购物袋的市场需求量的确在下降,但是这主要来源于超市和商场需求量的减少,而在监管力量相对匮乏得的农贸市场,超薄塑料购物袋仍有生存空间。马平东先生说:“塑料袋生产工艺简单、进入门槛低,最低仅需投资10多万元购置一台吹塑机及一些辅助设备,有几名工人和两间空房便可开始生产。所以,我国塑料袋生产行业中,上规模的企业并不多,作坊式的小企业占绝大多数,仅就河北地区来说,廊坊、雄县、东光、宁晋等地就已经形成产业基地。这些小企业的主供市场就是农贸集市,尽管现在国家的查处力度越来越大,但是地下交易依然存在,而且随着一些企业退出超薄塑料购物袋市场,(部分)留下来的企业的订单量不降反升。”另据媒体报道,有些作坊式的小企业甚至打起了生产假冒“环保塑料购物袋”的主意,明明生产的是国家禁止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却在其上私自印上“环保”标志,走进超市卖场。 

  镜头三 另辟蹊径 重获新生 

  对于非环保塑料购物袋的未来,“限塑令”态度明确:限产、限售、限用。很明显,其未来发展前景并不光明。与缺乏预见性、对原有市场过度依赖、选择退出市场的企业不同,也不同于只顾眼前利益违规生产的企业,重压之下,一批有远见、敢尝试的非环保塑料购物袋生产企业纷纷踏上转型之路,有的调头主攻公司其他产品,有的上马可降解包装项目,更有的转身投入时下需求暴涨的无纺布、尼龙布等产品的生产领域,赢得了企业发展的全新契机。马平东先生对记者表示:“事实上,尽管作坊式塑料购物袋生产企业的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但是在’限塑令’面前也并非无路可走,最简单的办法是加大塑料购物袋的生产厚度,而这几乎不需要增加额外的设备投资;此外,塑料购物袋的市场需求量虽然减少,但是垃圾袋、保鲜膜(袋)的市场需求却呈上升趋势,企业可以从中另觅商机;但是生产选择无纺布袋对小企业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毕竟其加工工艺、生产设备不尽相同,对于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塑料购物袋生产企业来说,当下转产无纺布袋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有媒体报道,以温州龙岗为例,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无纺布生产企业数量由2家增长到10多家。而此前短暂关闭重组的河南遂平华强也已更名为“惠强塑胶”重新开张,定位于生产国标产品,如环保购物袋和垃圾分类袋等,但产量与销量仅为原来的十几甚至二十几分之一。 

  全行业 在思考中前进 

  “限塑令”针对的是塑料包装行业的环保化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准确地说,其针对的仅仅是超薄塑料购物袋生产行业,而这仅是整个塑料包装行业中很小的一部分,并不会对整个塑料包装行业的发展轨迹和产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但是考虑到“限塑令”的产生背景:环保化呼声的高涨及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要求,塑料包装行业乃至整个包装行业仍然应该对此高度关注。 

  关注“限塑令”,以下问题值得行业思考。  1.环保 鼓励引导变为强制推行 

  “限塑令”的出台与实施,向包装行业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环保”已经从宣传教育、提倡和鼓励,转变为强制规范。 

  能源资源消耗量过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已成为塑料包装行业乃至整个包装行业的通病。以前,国家多是通过大力宣传或财税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开展环保包装产品的开发,但是,“限塑令”的出台,以前所未有的强势姿态,对“白色污染”的来源—超薄塑料购物袋实行了禁止生产的政策。在我国包装行业处于战略机遇与矛盾凸显并存的关键时期,“环保”走进强制推行的时代,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包装企业必须出局,这就要求我国包装企业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超前的发展眼光,把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首要任务,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规避政策风险,找到新的出路。 

  2.环保包装的研发与产业化步伐必须加快 

  在超薄塑料购物袋的命运走向终结之时,我们已经看到了打着“环保”标签的纸袋、无纺布袋走俏市场。且不论二者是否“绝对环保”,但至少证明了一点:在未来市场,谁更环保,谁就更有竞争力。同样的,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只有走在了环保化大潮的前沿,才能掌握市场的主动权,成为真正的“明日之星”。 

  自“限塑令”实行后,各类环保购物袋的名声大震,它们真的比塑料购物袋更环保吗?对此,记者咨询了业内专家,了解到:“以纸代塑并不可取,首先纸袋和塑料袋在性能上截然不同,各有其最佳应用领域,例如液体类商品、高湿含量的商品以及鱼、肉等生、腥食品更适合用塑料包装,纸袋是无法代替的。再者,纸的原料虽然是可再生资源森林,但森林资源的使用也有一个适度的问题,过度砍伐森林,将导致严重的生态失衡,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对于无纺布袋,马平东先生对记者表示,“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无纺布购物袋实质上也是一种典型的塑料制品,其组成成分比一般的超薄塑料购物袋更为复杂,其回收比超薄塑料购物袋更困难。 ” 

  反观塑料包装行业,发展降解塑料也是国内外普遍认同的解决“白色污染”的最佳途径之一。降解塑料购物袋可以再生、重复利用,可在自然界中在较短的时间内分解而回归自然,从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环保产品。由此可见,塑料包装行业的发展也并非正在走向穷途末路,但是同时,马平东先生也对记者表示,我国可降解塑料袋经过20多年的研究与发展,虽然市场上可降解包装已经有所应用,但是由于成本原因,距离产业化以及大面积推广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可以说,包装的各个细分领域正进行着一场环保大竞赛,谁能够在环保包装的研发与产业化上走得更快,更远,市场的天平就会倾向于谁,谁就拥有未来。 

  3.包装废弃物回收管理体系建设亟待完善 

  “限塑令”指出:“环保部门要加大对废塑料处置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开发推广提高废塑料利用附加值的技术和产品,提高废塑料资源利用水平。”采访中,所有的受访对象都强调了塑料废弃物回收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认为这是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重要环节。其中,马平东先生更是对记者表示:“塑料购物袋从原料、加工到最终制品,所有过程都很环保。塑料袋产生’白色污染’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如果我们每个人,尽可能多次循环使用购物袋,破损后回收而不要抛弃在野外,就会极大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包装废弃物回收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仅局限于超薄塑料购物袋领域,对于纸品包装、金属包装、木质包装来说,回收工作同样应该引起关注。据统计,我国每年包装废弃物的数量在1600万吨左右,除啤酒瓶和塑料周转箱的回收情况较好以外,其他包装废弃物的回收率相当低,由此也给资源的消耗以及环境带来很大压力。藉此由“限塑令”引发的包装回收率不足问题应该引起全行业的重视。 

  虽然,目前国家颁布的仅仅是“限塑令”,受到影响的仅仅是塑料包装行业中很小的一部分企业,但是在不久的将来,出台针对木材包装等其他包装行业的限制性标准也不无可能。毕竟,环保化和发展循环经济是全行业乃至全社会都不可回避的话题,从今天的“限塑令 ”上吸取教训,将有助于整个包装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关资讯

  • 没有油墨也可印刷 这是怎么回事

    无论何种印刷方式都离不开油墨,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固有观念,而无墨印刷技术无疑将打破这一观念,如果真能够实现,这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印刷技术。业界曾经出现过有关无墨印刷技术的介绍,笔者最近在查阅专利的过程中,又发现了有关“无墨印刷设备”的专利,因此对其产生了…

    2025/7/13 8:36:17
  • 玻璃印刷中 丝网印刷和UV印刷工艺特点对比

    在玻璃行业,在玻璃上印图案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丝网印刷,一种是UV印刷。玻璃丝印是按客户的图纸制作网版,印刷时通过刮板的挤压,使油墨通过图文部分的网孔转移到玻璃上,形成与原稿一样的,网版是用电脑绘制的图案打印成菲林、然后使用菲林和感光胶等制作而成。图案和文…

    2025/6/18 8:03:36
  • 2025年1—3月份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利润下降5.4%

    4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5年1—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情况。1—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093.6亿元,同比增长0.8%(按可比口径计算)。  1—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599.5亿元,同比下降1.4%;股份制企业实现…

    2025/5/17 8:32:51
  • OLED面板可以印刷出来 巨头们纷纷点赞

    最新的消息:LG和三星要在2017年投入建设“印刷OLED”面板示范线。如果这一计划落实,这将是OLED向大规模普及迈出的关键一步……  但是,等一等!为什么又出来了一个叫做“印刷OLED”的新东西呢?这是一种新的显示技术吗?过去5年,OLED“就要来了”的宣言已经听得耳朵…

    2025/5/14 8:03:38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