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过冬啊,现在就是最辛苦的时候了。啤酒商标行业也有淡旺季,春节到清明节是淡季,暑期是旺季,现在又是淡季了。”在广东万昌印刷包装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万昌总裁梁洪苏先生显然是误会了记者所说的“过冬”的意思。这家21年前在乐从镇的鱼塘边上建立起来的印刷厂,已经不需要担心过冬的问题了,万昌凭借强大的市场份额和技术领先优势稳步抢占啤酒商标印刷行业的老大地位,以“小行业做出大市场”实现了印刷包装企业的突围之道。
崛起成功转型专注细化市场
在21年前,万昌还只是一家名叫大闸印刷厂的小厂,当时工厂就在鱼塘边上。用梁董的原话说:“到了晚上就要打着手电筒出去,要不就有掉到鱼塘里去的危险。”刚起步时,万昌是为一家磁带厂做了半年录音带、录像带的硬盒外包装的配套。这家磁带厂已经倒闭多年了,万昌却是越做越大。
通过大闸印刷厂的积累,从最初承接广州生力啤酒的啤酒和芒果汁商标印刷业务开始,万昌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转型并专注于做食品、啤酒
标签印刷。这才真正进入啤酒标签印制行业。
谈到这次万昌发展关键性的转型,梁洪苏十分感慨:“没有办法,是市场逼出来的,不是自愿的。但是现在看来,当初的转型是对的”。当初做印刷包装门槛低,后来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逼迫万昌必须跑在别人的前面。当时国内专业做镀铝纸印刷啤酒标签的企业并不多,当时生力啤酒用的是菲律宾投资企业的产品,该企业做的就是镀铝纸标签。万昌想接单,也必须做出镀铝纸标签。
回顾当初转型,梁洪苏说,“刚起步时是什么都没有,没有技术、没有人才、没有印刷工艺、没有原材料,全部靠企业自己慢慢摸索。当时我就带领几个技术员工走出国门,到德国、意大利引进设备、学习先进印刷工艺。”
“也就是在这一两年内,万昌的产值从几百万突破到1800万。企业发展方向的再定位,带动企业真正发展起来。”梁洪苏说。
也就是靠这样破釜沉舟的魄力,万昌渐入佳境,在90年代就创下了行业内几个第一:国内第一家使用防水镀铝纸印刷啤酒标签的企业,1991年试印成功并全面替代进口产品;国内第一家使用防水铜板纸(湿强纸)印刷啤酒标签的企业,1994年试印成功并全面替代进口产品;国内第一家引进德国、意大利铝箔封口标生产线的企业,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做精技术创新谋求新天地
尝到创新甜头的万昌,将创新作为万昌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想发展要创新,要生存更需不断革新。只有通过自身的突破来寻求出路,我们运用的还是创新。”梁洪苏说。一方面,万昌在自我开发的同时一直在吸收、消化外来技术工艺的工作;另一方面,万昌还将学来的东西转化为企业自身的产品,全面满足客户普遍性的需求以及个性化的要求,获得具有比较优势的利润。
“比如在我们没有引进铝箔封口标的时候,整个国内市场基本上都靠进口。每张大约需要一角多,而且啤酒企业每次还需要订购一个季度的产品。我们引进该技术后,每张标签的销售价格大约只需要五分钱,不考虑大批量海外采购对客户造成的资金的占用和风险,仅单价就降低五成多,”梁洪苏说。
梁洪苏说,“这几年,万昌在设备引进、创新投入、人才引进上是不计成本的。”万昌每年都要组织经营及技术人员赴德国、意大利、日本、丹麦等知名印刷设备及印艺企业参观学习。技术创新也成为万昌不可打败的优势。目前,万昌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覆合连线涂布水晶智能标签等2项产品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仿金属环保标签等近10项产品处于国内领先。
同时,万昌注重研发平台建设。依托万昌组建的标签印刷技术工程中心,目前已拥有总值达 8000多万的实验、检测和技术转化的研发设备(设施)。中心中高级人员的比例占75%,其中专职研发人员8人。中心瞄准行业最前端的技术工艺和市场的发展方向,年独立承担研发课题7项以上,为万昌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也为印刷包装的行业发展创造了重大的社会效益。
前瞻参与标准制订,规范专业领域
目前,万昌联合广东印刷复制协会共同申请组建的广东省首个印刷技术标准委员会已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梁洪苏介绍,“万昌将积极支持和参与包括啤酒标签在内的食品包装标签和啤酒用纸质包装箱等专业领域的标准化建设。”
近年来,在原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持续上涨,以及国际“绿色包装”贸易壁垒的重重压力之下,许多包装印刷企业依然走的是一条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的发展道路。对此,梁洪苏认为,啤酒标签印刷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环保、低克重、提高拉伸强度、精美实用及功能多样化是关键。
为了使企业产品标准制订得更科学、合理,作为亚洲最大的专业啤酒标签印制企业,万昌开始牵头制订一套完善的产品标准,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规范行业技术和检测指标。在创新产品的同时,万昌投入巨大的资源进行标准化建设,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以期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统一化、高效化和标准化。
“比如,如果企业在进行产品包装设计时,不考虑资源的节约和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等因素,必然会加重包装资源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包装印刷产业标准体系也是希望能对资源和环境保护发挥约束效用。”
梁洪苏表示,万昌希望借助印刷技术标准委员会这个平台,联合行业内各兄弟单位,共同推动开展本领域已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清理和修订,拟定新的地方或者行业标准。“标准的制订,是一个社会性的工作,希望能得到各界的支持、指导。更希望行业内朋友能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共同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做点努力。”“这也是一个企业家应有责任和义务,”梁洪苏最后强调。
记者手记
小领域里做到最专业
在近期公布的“2008中国印刷企业100强”排行榜中,万昌以第28名名列榜单,并且较之去年名次提前了27名。梁洪苏说这是在21年前不敢想象的事。
其实,任何一个成功企业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中小企业要成功、要发展,离不开选择好的经营方式,注重技术创新,突出自身特点,善于寻求市场空间。万昌的个案也很值得中小企业借鉴。
在采访中,记者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当初给磁带厂做配套的印刷厂有很多,但只有万昌“活”到了现在,并且是越做越好,越做越大。“一个巴掌打出去就没有力气,拳头握紧,打出去才有力气,”万昌董事长梁洪苏说。也正是有了这样的眼光,在啤酒标签印刷专业领域里面的精耕细作,突出自身特点使得万昌取得领先优势的根本。
而现在,有了底气的万昌铁定要在这个专业领域做“先行者”,开始在行业牵头制定食品包装标签和啤酒用纸质包装箱两个专用领域的标准化建设,相信会以此次“先声夺人”的大动作,引领产品和行业的升级换代。
当然,万昌的成功,需要有眼光,也还需要机遇。与现在的中小企业“资金难”、“融资难”相比,当初在90年代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万昌似乎没有遇到这样的难题,通过做录音带硬盒包装的配套以及初涉标签领域时完成了原始资金积累。有了钱的万昌开始大手笔买设备、引技术,开始在专业领域迅速扩张,这一点是现在所有手头没钱的中小企业所羡慕的事。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