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资金来源的再认识
据建设部门初步统计,三年大变样预计总投资8000亿元。建设资金的来源具有多样性,财政资金投入只是其中一部分,大量资金是通过民间资本、金融机构、外方投资等其他途径得来的。
三年大变样所需8000亿元资金具有期间性和循环性。期间性是指在三年时间内,如果所有项目能够全部实施,总体匡算下来需要8000亿元资金,是一个时间段,而不是一个时间点的概念。循环性是指三年大变样进行城镇建设的资金投入和使用都是周而复始的,一期资金使用完毕,就有一批项目竣工、交付、出售,形成一批新的资金,新的资金又接着投入……这样资金和建设就具有循环性的特点,所以我们不应该把三年大变样资金的使用和来源看成是一个时点性的资金,而应该看成是一段时期的、循环性的资金。
筑巢引凤: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
财政政策是市场经济中调节市场的“有形的手”。推进城镇化建设就要利用好这只“有形的手”。
财政的直接投资作用。这种投资作用不同于传统的财政支付,而是让财政资金投到其他资本不敢投的领域,起到引领银行资金或其他形式资金介入的作用,这种作用在城镇化建设中最明显。何谓其他资本不敢、不愿投的领域?它主要指土地开发、城中村拆迁、人口安置、道路规划修建等利益不确定的领域。
财税的间接调节作用。政府应依法灵活运用各项财税政策,吸引更多资本进入,更好地推进城镇化。比如,在城中村整体改造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中,可以给开发商适当的优惠政策,吸引其投资。
放虎归山:民间资本做主力军
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化可以充分解决资金不足问题。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河北民营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民间资本成为最有活力、最具潜力的资本之一。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0月末,全省各项存款余额1.7万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近4000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万亿元。金融界把高额储蓄称为“笼中虎”,不妨放虎归山,把社会资金引入建设中,可以达到“多、快、好、省”的效果,这也是带动河北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良机。
如虎添翼:金融资金是重要支柱
金融支持三年大变样主要体现在如何支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找准金融支持三年大变样的切入点,加大有效信贷投入,能够有效促进全省城镇建设三年大变样。
金融资金对解决短期资金不足有重要作用。比如在重庆市城市建设中,很大一部分资金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这一渠道。在当前条件下,三年大变样也是金融资金的一个投入点和增长点,金融机构应该加大创新力度,探索符合城镇建设实际需要的金融产品。
借水行舟: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
引进外资。在城镇化建设中引进外资参与,不仅可以解决资金不足问题,还可以学习国外城镇化的先进管理与建设经验。杨浦大桥、南浦大桥、城市隧道等建设工程都有外资参与,极大地提高了上海的城市品位。
项目融资。BOT、BT、TOT是项目融资的常见形态,目前广泛应用于市政公用事业的融资领域,如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道路建设、大型场馆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加快市政公用事业的发展,缓解资金不足的问题。
PPP融资模式。指公共部门、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企业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的相互合作关系,通过合作,各方可以达到与预期单独行动相比更为有利的结果。PPP融资模式在城镇基础设施中应用的显著特点在于通过引入私人企业,将市场中的竞争机制引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为建设提供更有效的服务。
搭台唱戏:利用政府信用融资
建立建设性投融资平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资本市场要求建立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的产业集团,履行政府规划建设项目的投融资任务。其投资领域主要包括:关系地方经济安全和经济命脉的战略性领域,需要国有资本发挥主导和支撑作用的地方;市场信号缺失、市场机制不能完全发挥作用的领域,主要是准经营性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纯公益性项目如博物馆、图书馆、体育场等项目。
发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债券。国家出台了一项新措施,就是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以发行债券,筹集建设资金。这种方式在国外城镇建设过程中较普遍,买了债券的市民更能关心城镇建设。
(作者系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河北省分局局长)
作者:王景武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