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特征化
将环境影响分类之后,利用环境负荷指标方法将相同影响类型下的不同影响因子进行汇总,以期得到每一种影响类型的综合环境负荷。环境负荷CDEF作为一个量化数值,表示一组排放物质对特定的环境类别(如全球气候变暖等)起到某种影响作用的潜在程度。它既反映出排放物的重量,也包含了每种物质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程度。
对每一类环境类别影响的指标EB,可从下式计算得到
式中a b c....为排放物中所含的各种化学物质,W为各种物质的重量,PF为各种物质对某类环境所造成影响的潜能因子。
纸模包装制品生产系统所涉及的各种环境影响类别的PF见表6。
根据各物质的潜能因子PF 及其排放量便可确定每种污染类型的环境影响负荷。其分类表如表7所示。
3.3量化
通过赋予不同环境影响类型、经济影响类别和技术性能类别一定标度值,可得到一个数字化的可供比较的单一指标。考虑纸模包装制品生产系统工艺特点,拟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多目标规划。
问题本身所带的数据资料和人们的评价依据是层次分析法的信息基础,通过这些信息基础把所要分析的对象转化为递阶层次结构。在每一层次上,可按其上一层次的对应要求,对该层次元素进行逐对比较,依照规定的标度定量化后构造成判断矩阵。在判断矩阵的基础上,计算是对于其上一层次而言的本层次矩阵与之有联系元素的重要性次序的权重。排序计算的实质是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值及相应特征向量。在专家构造判断矩阵时,不可避免地产生认识上的不一致。为了考虑层次分析得到的结果是否基本合理,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经过检验后得到的结果即可认为是可行的。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运算特点及本研究项目的性质,对纸模生产各阶段工序进行层次分析,构成的层次分析框图如图2所示。
图中最底层为不同的选择方案, 可以有任意多个,分别为;S1,S2.....代表不同的纸模制品厂;第二层为各种影响因素,共确定了10个影响因子M1-M10,其中M1-M2 体现的是经济效益问题,M3-M5 体现技术性能问题,M6-M10 体现环境效益问题;第三层则为经济、技术和环境三个单项目标P1-P3;第四层即最
高层为综合三个单项目标后的总体目标,也就是说要达到综合效益最好。
实践证明,运用上述模式对纸模厂进行论证与评价, 结论具有可靠性。可以为纸模生产系统向生态化、规模化、合理化发展奠定一定基础,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作者:霍李江 大连轻工业学院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