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图书定价更趋合理,应找出确立图书定价的主要依据,并据此制定图书定价法规。
在图书馆随便翻阅书架上的图书就会发现,有些书的字数大体相等,用纸也一样,但其定价相差悬殊。如:都是20万字,8个印张,大开本,封面用纸都是200克双面胶版纸,压膜,带勒口,四色,内文纸都用60克书写纸,有的定价是几元,有的是十几元,还有的是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书的定价相差如此之大,让人有些摸不到头脑。规范图书定价,已经引起相关部门和广大读者的关注,迫切需要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图书定价法规,以确保图书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认真分析找出依据
尽管出版管理部门和出版社为确定图书价格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因为对影响图书定价的因素的研究还不到位,致使一些指导性的政策内容不具体,实际操作困难。笔者认为,影响图书定价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图书成本。图书成本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要降低书价,通常的做法是降低直接成本,如降低人工费用,采取竞价制,选择费用较低又能保证印刷质量的印厂等。要降低间接成本,可以加强库存管理,降低损耗率,把管理费压低到一个适度的水平。
发行折扣。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后,图书发行渠道趋于多元化,特别是具有竞争机制的图书批销市场形成后,折扣率更明显地在出版社向批销市场让利中体现出来。目前,我国的图书发行折扣率比较混乱,不利于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和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
图书印数。图书成本与印数的关系可以表示为:总成本(变量)=印数成本(变量)+最低成本(常量)。当印数足够多时,图书成本就趋近于最低单位成本。当销售超过某一个饱和点时,必然导致滞销。市场毕竟是有限的,即使是一本畅销书,也要充分考虑市场的因素,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基础上科学地确定印数。
图书利润。“保本微利”原则是国家取消图书统一定价后,实行宏观调控政策的其中一条。不同的利润率期望值,取决于图书质量、价格弹性需求、目标读者的收入水平等因素。简单来说,利润率应该控制在读者愿意支付的范围内。
图书价值及价格。图书的价值是图书产品价格的基础,是图书定价最本质的依据。一本出自名家之手的图书,或一本印制精良的图书,相对来讲价格也比较高;相反,一本图书的价值不被读者认可的话,它的价格就只能较低。由此可见,图书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无形价值也是图书定价的重要因素。
图书出版政策。国家对图书出版业一直采取扶持政策,设立了出版发展专项资金、图书对外推广专项资金等,对面向“三农”的图书出版也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许多出版社设置了专项补亏基金,使那些社会效益好、学术水平高但销量有限的图书得以出版。有了这些补贴,图书的定价也就可以更加灵活。
有的放矢完善法规
出台、制定相关的法规和规章,图书的定价才能走上规范化的道路。我们不妨研究一下目前国内通行的图书定价方法及应当特别注意的有关问题。
成本定价法。
印张定价法。具体做法是,根据有关规定,用什么纸印刷?用什么方式装订?共有多少个印张?按规定扣除印刷管理费、误工费等,得出来的数除以册数,再乘以一定的倍数即是该书的定价。这里的倍数,是根据出版管理部门和出版社规定收取的出版费、稿费和图书销售费等有关规定折算出来的。如一册书为20万字,大32开,7.5印张,用157克双面胶版纸当封面,四色,压膜,内文用55克书写纸,印1000册,定价应是7.5×25=18.75,该书每册定价应当是18.75元。就是说该书每本定价18元左右就比较合适。这里的25为系数,这个系数是概括了很多数字而得来的。
合成定价法。合成定价法即把一本书的出版费、印刷费、稿酬、图书销售费等一切费用加在一起,再除以册数而得出来的单册图书定价的方法。这种定价法是目前给图书定价的主要方法,应用范围比较广泛。
估价法。有些图书在确定定价时,应根据该书的印张、印数、参考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的生活水平来灵活定价。如对一些合作出书的选题,出版社收取15000元的出版费,条件是作者包销全部或大部分成书。但因作者卖书比较困难,只印了200册。如果按成本计算,不算稿费和图书销售费,每册成本约为100元,显然每册定价100元不合适。如果按印张来确定该书的价格,11个印张,每册顶多可定价20元多一点。如果用估价的方法定价,每册定价可为30元或40元。
竞争导向定价法。此种定价方法的侧重点在于竞争者方面,其目的是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此种定价方法适用于市场上已出现了类似图书且竞争激烈的图书的定价。此定价法的实施,更应该有严格的法规来制约,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杜绝恶性竞争,才能使图书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的出版产业正面临着大发展和大繁荣的战略机遇,随着出版物对内对外两个市场进一步放开,出版发行单位正在从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快改革的步伐。为了促进图书市场的健康发展,亟需制定、出台图书定价的相关法规。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作者单位:鲁东大学图书馆)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