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思艾伦咨询公司(Booz Allen Hamilton)与美国商会上海分会所做的一项联合调查显示:将中国作为其全球供应链中一环的公司远比那些在华急功近利的公司要成功得多。
具体来说,那些在战略上既将中国视为新兴市场又将其视为廉价劳力和资源市场并将两者整合的公司要比那些单一寻求两者之一的公司谋取更大的利润。其中以寻求资源和销售战略为目标的公司报告显示,上述公司的平均利润率要比仅寻求单一目标的公司高2/3(前者为29.6%,后者为17.8%)。
在一份名为《2007-2008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年度研究报告里,我们可以发现,除了人民币的升值和员工工资的提高给制造业带来的压力以外,错误的经营方法和对中国市场、资源、劳动力和产品的利用失败也将导致制造业经营利润的下降。
博思艾伦咨询公司的副总裁何德高(Ronald Haddock)说:“近几十年来,外国在华跨国企业的制造业理念亟待调整,中国货币结构的变化和成本的上涨使跨国公司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操作方式和感知中国在全球战略中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中国已经逐渐成为了产品和商业模式革新的主要推动力。我们已经深切体会到了全球化的作用以及中国角色的变化。”
一半以上接受调查的在华外商独资或投资企业认为,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竞争力正在逐渐丧失。有接近五分之一接受调查的外国在华制造业企业希望能够寻找到中国以外的新市场或将在中国的制造业务扩展到其他国家,例如:越南和印度等。
在这份调查报告中,我们还能找到很多重要的发现:
经营管理是一个问题:有四分之三的外国在华企业目前缺乏基本的最佳策略,其中包括将出口平台与向国内市场渗透的双重功整合在一起。只有11%的受调查企业在生产中使用了综合性的计划系统,例如企业资源计划(ERP)软件和物料需求计划(MRP)系统等。更糟糕的是——只有7 %的企业——采用了分析库存计算工具和流程,而且,只有4%接受调查的企业在供应链风险管理中采用了最佳策略。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