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包装印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技术文章 > 塑料软包装

无压印刷工艺中油墨的相关知识(一)

2010/10/13 7:29:47 人评论

无压印刷技术(NIP技术)这个名称是基于早期的数字化及电子化控制印刷系统在计算机中通过点阵打印机来输出数据而来的。在这种点阵打印机的类型是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控制的,信息通过一个墨带传递到纸上。这种系统大部分已被电子照相技术所取代在这种系统中信息不再通过模版(例如菊花轮)或用针(点阵打印机)敲击一个传递介质来传递到纸上,而是通过激光来传递到一个中间载体,也就是涂布了一层光电导体层的轮鼓。这就提供了一种自由接触的无压方式。通过光子来传递图像。潜在(可视的)图像储存在中间载体中通过一种特殊类型的油墨(调色剂)来着墨,再接着传递到纸上。因此,事实上是由储存了信息的油墨载体和纸张来接触并非通过接触一个传递介质的原理来传递信息。这就是“无压印刷技术”说法的由来。

    从理论上讲,无压技术需要特殊的相匹配油墨。在大部分的印刷工艺中,不需要印版将潜在的(不可见的)图像在图像载体上产生(并非喷墨印刷工艺)。图像可以在一个电荷的模型上或一个有磁性区域的模型上产生。因此油墨要被转移到这个图像载体上必须具有与产生这个潜在图像的物理作用相对应的物理/化学特性。在电子成像术中,当带电区域存在时必须使用带有适当极性的调色剂,以确保调色剂可以成功的从油墨单元转移到成像表面。如果在成像表面形成要印刷的图像的电荷类型是负电荷,那么油墨(调色剂)微粒必须是正电荷(相对而言这意味着需要一个低的电压层)。

    1 色料〔调色剂)

    有两种不同类型的调色剂:粉末调色剂(干调色剂)和液体调色剂。

    粉末调色剂适用于单成分或双成分的调色剂。双成分调色剂比单成分调色剂的使用更普遍。在一个双成

    分调色剂系统中给印刷图像着墨的调色剂微粒通过中间载体微粒施加到图像载体上。载体微粒(大约直径80um)传送了相当小的调色剂微粒(大约直径8um) 并且传送它们到成像载体的表面的着墨工序如图Ic)。尽管调色剂微粒在印刷工序中被消耗,载体微粒在着墨工序中是可重复使用的(也称之为显影单元)。

    单成分调色剂可以被细分为磁性和非磁性调色剂。磁性调色剂对于带黑版的单色印刷来说特别普通。非磁性单成分调色剂更多的使用于以低速度工作的系统中。

    液体调色剂包括一种载体液体来传送成像颜料或调色剂微粒。大部分的载体液体必须在印刷图像从图像载体转移到纸上之前被清除。一般来说这在印刷工艺中是一种反作用。在多色印刷中液体调色剂的使用并没有真正的流行。印刷系统使用液体调色剂来生产多色印刷品已在国外进行应用主要原理是基于物理/化学概念的发展,给了载体液体的流变性特殊的考虑方式,并且与环境之间的冲突在不断改善。

    在单色印刷中NIP技术使用粉末调色剂来在纸上产生一个大约5一10um厚的墨层(与胶印中的1um相比较)。如果使用体调色剂墨层厚度范围应在在1一3um之间因为调色剂微粒的尺寸只有1一2um。

相关资讯

  • 套色精度与网点清晰度提高指南

    纸箱厂里,任何智能化、自动化的实现都要以纸箱产品的生产品质为前提,没有品质的高效率生产是不可取的,也不是纸箱厂转型升级的方向。所以,在使用智能化设备时,纸箱厂务必把握好产品品质。本文重点讲述如何通过智能化提高套色精度与网点清晰度、提升印刷品质。  气囊…

    2025/4/15 7:49:33
  • 无溶剂复合与溶剂型干式复合,在技术原理上有什么区别?

    无溶剂复合与溶剂型干式复合在技术原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胶膜和复合牢度形成机理、涂布方式、各工序的作用和要求等几个方面。无溶剂与干式复合工艺技术原理上的差异:

    2025/4/14 7:19:34
  • 以印刷康师傅包装为例,解析凹印缺墨原因

    实际生产中,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操作人员报告某项异常故障时,往往只是简单讲述异常的现象,而不能很精准地描述具体细节。例如缺墨,顾名思义,缺了一块墨或一片墨。但实际上,缺墨现象不一样,产生的原因是完全不一样的,解决方法自然也不一样。  本文用几张具体的异…

    2025/4/13 7:58:16
  • 柔性版6大质量要求及存储条件

    当版材被生产出来之后,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把控和检查才能投入使用。那么柔性版有哪些质量要求,生产出来之后又该如何存储呢?请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柔性版的6大质量要求以及存储条件把。  柔性版的6大质量要求  1、印版要有一定硬度  印版做完之后,一般要做一…

    2025/4/12 7:10:18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