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咨询公司科尔尼和环保组织WRI发布报告称:到2018年,如果快速消费品(主要包括食品、饮料、个人护理用品、家庭护理用品等)企业不采取长期可持续性发展措施,由环境立法和气候改变所带来的利润下降将会高达47%。不过,绿色风潮可不只是将来时,稍加留心你就会发现,在北京,快消品的绿色变化已经发生,就在我们的厨房里、化妆台上,超市的货架前……
绿色快消品就在身边
有机食品?没错。这种采取“无化肥、无农药、不含转基因”耕作方式生产出来的食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北京各大超市和零售店,它们有益健康,还保护了土壤。可因为价格是普通食品2—3倍,购买者目前仍限于少数高收入者。
不过,环保并不意味着一定高价。许多快消品在包装上做环保的文章,往往靠的是缩减包装、降低成本。宝洁通过产品的创新设计,推出浓缩型清洁剂,尺寸仅为从前一半,洗涤效果却不变,该项目共为宝洁减少用水44%和包装20%,并通过节省卡车运输减少了途中的碳排放。而在北美推出的无需外层纸包装的佳洁士牙膏,则通过减少森林砍伐消化了部分温室气体。绿色和平组织气候与能源项目组负责人李雁称,化石燃料、森林砍伐是温室效应两大主因。美容专家金韵容则表示,许多全球知名化妆品品牌的包装都没有设计得奢华高雅,而是非常简单普通,也是为了环保。
注重包装可回收、可降解是绿色快消品的另一趋势。越来越多的食品包装上印制了循环利用标记,越来越多的罐装饮料改换了国际环保装:开启后拉环仍与瓶体相连,可口可乐方面表示,采用环保装后公司共可节省铝材1000多吨!化妆品公司佰草集则不仅采用可回收降解的再生纸制作包装,还建议回收并在专卖店设立回收箱。而无需依赖石油燃料的更环保的聚乳酸材料,开始被可口可乐拿来制作饮料瓶盖,被麦当劳用来作为沙拉的包装盒,一些床上用品厂家也拿它来作为枕头和被服的填充物。
当然,原料的“绿色”也必不可少。从前快消品的“绿色”常常是指纯天然、不含添加剂和防腐剂。可新一代的环保人士认为,那还只是对自己身体的呵护,真正的“绿色”应该是对地球友好。于是,有机化妆品开始受欢迎,而“绿色女王”安妮塔·罗迪克曾一力担纲的化妆品品牌美体小铺除了继续贯彻不做动物实验的信条,也开始强调在收割芦荟和海藻时,要格外小心地为作物留好再生长的余苗。还有,玉米淀粉生产的牙签、婴儿尿纸裤开始出现,甚至周末外出郊游,都有人为你设计了绿色烧烤:超市货架上的环保型木炭,燃烧效率会更高。
还不止这些,可口可乐与运输管理人员和司机分享“绿色驾驶技术”;如果把手机等电子产品当作“准快消品”,诺基亚、三星等巨头争相推出的100%再生材质制作的手机也可为例……
价值链推动的绿色风潮
快消品企业并非毫无理由地留下自己的绿色足迹,是整个价值链条的绿色变革推动了他们的所作所为。科尔尼的报告分析了气候改变对快速消费品企业供应链的影响。气候危机不断加剧,各国政府开始对大米、小麦、大豆等农作物(快消品的主要原料)种植进行调整,供需改变造成其价格上涨,最终导致快消品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生态通胀”的影响催促快消品走上绿色之路。
零售商的“绿色采购”举措也是重要的推动力。沃尔玛中国公关经理牟明明称,沃尔玛每年都要对供应商的环境表现进行审核。不少高能耗、重污染的企业无缘沃尔玛货架,有的企业则经历了绿色改造,其中包括产品制作和包装的环保。沃尔玛商场也因而变得更加绿色:水果来自大连,采用的是环保的瓦楞纸箱和不含重金属的黑色油墨印刷,一款可以不断补充使用的盒装口香糖成为推荐小商品,枕头采用真空包装,减少了20.9%的原材料和75.2%的运输体积。在去年的可持续发展峰会上,沃尔玛进一步确定了减少5%的缩减包装目标,这一目标将继续迫使包括快消品企业在内的供应商努力做出改变。
绿色背后也有尴尬
就职于文化公司的于小姐最近从网上购得心仪已久的一款美体小铺眼霜,却发现新款包装纤维粗糙,缺少质感,塑料壁特别薄,瓶盖螺旋打开后再扣正都有点不便,还以为是遭遇假货了,原来是美体小铺最新推出的环保装,“不过,里边的东西倒没什么改变。”
也许每种变化都需要时间去适应,当绿色风潮让快消品发生改变,也会有这样的小插曲和小尴尬发生。尴尬还在于,有些“绿色”很容易被人们忽视。在沃尔玛的柜台上,摆放着一大瓶100盎司容量的宝洁汰渍洗衣液,还有一小瓶32盎司的联合利华“小而全”浓缩洗衣液。你觉得浓缩、环保又不占空间的联合利华会更受欢迎吗?恰恰相反。大包装的产品放在柜台上更醒目抢眼,产品表面也有更多宣传空间,还暗示消费者花小钱可以买得更多。在美国,联合利华的高层在和沃尔玛总裁斯各特见面时提及了上述这些忧虑。不过斯各特坚持为这种“小而全”的产品做更多的宣传推广。关于小包装和浓缩型产品,宝洁公司全球产品供应官哈里森也说,“所有人都使自己的手机和iPod变小,可是你如何使消费者明白在洗衣房里小也是美的,这将是一个有趣的挑战。”
况且,有时候购买和使用“绿色快消品”并不见得是最“绿色”的事情。市场分析人士孙晟表示:“对许多商家来说,包装一个绿色的品牌并在市场上打响,需要花费更多资源,办公消耗,关系打点,路演广告,最后其实反而不绿色了,因为只要人们有消费欲望,哪怕是对于某种品位的追求,超越实际产品的附加值越多,产品的隐性成本就越大,这些成本最终会变成人力和自然资源,最后,不是砍伐树木就是加多人类排泄,或者是提高医疗成本。”
这样的分析或许有些极端,但也提醒我们在绿色环保风潮中,要对打着绿色旗号的产品小心分辨。毕竟,人类要生存下去,消费和环保都是必需品,那么快消品的绿色之路就仍要延续。绿色和平组织李雁向记者讲道:“现在的食品包装上都标注了食物的成分,有的还标注了热量,也许将来有一天快消品的包装上会添加另外一个标注,记录它究竟消耗了多少能源,排放了多少温室气体。”而那,或许可以称为快消品的绿色标注吧。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