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学生拼音报》在2008年度全国教育教辅类报纸质量检查中,被评为全国唯一“零差错”报纸。除了报社领导重视外,一支认真负责的编校队伍以一丝不苟、不厌其烦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期报纸,是《小学生拼音报》实现“零差错”的保证。
《小学生拼音报》
坚持、坚定:质量第一的发动机
小学生拼音报社2005年从运城搬到太原后,编辑几乎全换成了“新手”。新招聘来的人员没有一个是编辑专业毕业的,基本的编校常识都很少有。不断地填鸭式培训,手把手地帮带,把编校质量列为重点考核项目,重奖重罚……从这个角度说,抓编校质量,确实都是些笨办法,没有什么捷径。但是,笨办法坚持下去,就会有效果。
在坚持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不同意见。有的人对处罚有意见,认为处罚太重了;有的人认为流程太复杂,影响工作效率;有的领导干部怕抓得严格了,编辑队伍不稳定;有的人认为把大量精力放在抓编校质量上,会放松对内容的建设;有的人说有些报纸差错很多,发行量照样很大;还有的人甚至去跟评报员“ 沟通”,希望评报员把评报的尺度放宽一些。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如果不坚定,很容易被这些意见所左右。令人欣慰的是,我们以高质量的编校质量赢得了读者的认可,同事们也理解了抓质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编校质量方面,报社制定了严格的管理规定:印前审读,印后评报,差错与劣质稿件要处罚,好文章、好标题、好版面要奖励,无差错要重奖;在全国评报中获得好的名次,也会给有关人员发奖。当然,制度的执行贵在严格,也要到位。在报纸质量考核上,《小学生拼音报》是一把手亲自抓,并且把评报意见汇总后请社外人员来做,避免出现人情问题。除了考查印后报纸,报社一把手还不定期抽查编校环节上是否有漏洞,发现问题,严肃处理。
敬业、责任:“零差错”的核动力
报社不断强化“特别能吃苦、特别讲认真、特别讲奉献”的理念和精神。在两三年的时间里,《小学生拼音报》几乎所有的领导都积极参与到编辑工作中,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抓编校质量和培训队伍。从运城到太原这个过渡阶段,报社把主要力量都放在了这个方面。很多老员工很有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不管如何辛苦、如何委屈、如何挨批受罚,都会把稿子和清样反复编校,甚至带回宿舍连夜查看。新员工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也渐渐确立了编校无小事的意识,三审三校之外,往往还要再加好几个校次。有的时候,一张报纸甚至达到了10个校次以上。
当编辑们遇到可疑的问题时,除了请教报社领导、审读员外,还常常把电话打到北京、上海等地。著名的语言文字学专家厉兵、李行健、杜永道等老先生的电话几乎成了我们报社编辑的咨询“热线”。记得有一次,为了弄清一种南方植物的插图是否正确,报社编辑把电话打到了广西《作文大王》卢社长那里,确认后才出版了报纸。
为了抓编校质量,报社也付出了很多的人力、财力。如果发现报纸开印后仍然存在明显错误,我们会坚决销毁。比如,前两天,一个编辑中心的负责人打来电话说,有一期的报纸已经印了几万份,但发现标题错了一个字,就安排了重新印刷,他愿意承担全部损失。其实,经济上的损失可以算得出来,在社会上造成的名誉损失却无法弥补。这就是我们报纸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其实,“零差错”也是我们在编辑中所追求的。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