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从1989到1993年这一段。在这之前,大家都学新闻的。虽然我是主管技术的当时印刷厂的厂长,但是我从事的都是铅作业的东西,比如铅排,检铅字,铸铅字,印刷是铅版。到了外地传输,是传真到外地去之后,又翻成铅字,再印刷,整个的过程全是铅作业。1988年以前,所有的成果都是实验室的,没有一家报社在用。实际上748正式成果的运用,是世界计算机水平发展的一种进步,特别是微机16位机出现以后,汉字信息系统的形成,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为什么要描述呢?技术的发展,实际上是跟报业当时急需解决的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所以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也开辟了中国报业第一个里程碑。王选获得了国家级的科学进步奖、发明奖,我想也是应该的。
第二阶段,1993年在照排普及的情况下,编辑部的改造问题就出现了。以编辑部为核心的核心业务,开始出现了一些领悟,用计算机(当时很简单的一些微机),把稿件变成文件,最普通的文件,形成了一个采编流程的关系。应该说从技术来讲,中国报业的新闻采编,已经进入了第五代的范围,就是采编系统的软件结构,已经进入到第五代。比如说数据库系统,当时以稿件为核心,现在应该说我们的采编系统以版面为核心。
第三阶段就是1995年以后,是中国报业蓬勃发展的一个阶段。也就是说报纸越来越多,由邮发改成自办发行,广告大幅增长。实际上第三阶段是跟当时报业的整体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就是逐渐理清了以效率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系统,是报业技术发展的第三阶段,一直到现在,应该说经营管理系统还是纵深发展。
第四阶段是1996年以后,形成高峰应该是1999年,那就是说IP技术越来越发展。互联网出现之后,传统媒体报业开始建立自己的网站。
我想这四个阶段,大致描述了我们近十几年来的报业,叫技术发展也好,叫信息化技术发展也好,是这样一个大概的过程。
(二)从2005年开始,报纸出现了一些转变。
比如广告收入的下滑,发行量也一如所强,这是中国报业的从业里程。
从世界报业来看的话,大家会更清楚,特别是互联网,一些新媒体出现之后。美国明显出现了传统纸质报业收入大量的下滑的现象。那么,中国报业会不会有些变化?会不会有些新的出版形态出现?中国报业和国外的报纸发展,有没有一个时间差的问题。
目前来讲,中国报业面临的形势,大家也都清楚,有的在观望。总的趋势大家都理解,若干年以后,传统报纸的纸质报纸肯定没有。中国报业广告的下滑,仅仅是报纸的广告下滑?还是整体出现了一些激荡等等,这些问题,很多专家都在议论,我想今天就不多讲。
我想从现在的技术发展整体上来讲,有三个重要的技术,大家一定要分清。比如说,新的互联网宽带技术,带宽、IP、容量大家都清楚,非常大,是不可想象的。新一代的现代互联网,现在应该只是刚刚开始。第二,我们的电话,传统的通信网络,移动、3G,越来越发达。第三,数字电视光纤到户,也非常普遍。
这三套网络对报纸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是有的,我觉得非常重要。所以说必须要面向技术发展的这样一种前提。我个人认为IP技术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报业技术发展的一种方向,报纸人要研究新技术,对它的一些冲击和挑战,要研究其他媒体的一些发展趋势。比如网络媒体以视频为主的发展,自己要确定发展方向。
(三)国家有关部门和报业目前得有些从业的人员,也开始在思索、行动。
近几年来,争论也比较多,也做了一些尝试,也做了一些探索。特别是这两年,国家主管部门对于报业下一步的发展,做了一些思考,只能说是一些思考。比如说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对于报业的这些数字,报业的发展,数字复合系统的组成,都有一些探索。
报业的技术进步和信息化,得到了更多老总们的一些关注。过去搞技术的,报业搞技术的,就是技术部门关心。另外通过这两年的信息化发展,这样一个尝试、探索,开始有一些思路,这还不能说很清晰,日渐清晰,但是还很难说,还很模糊。另外新的传播模式,开始不断的出现,不断的探索,它是这样的关系。
报业的生产模式,也开始进行了变革。去年我们提出了一个“流程再造”,也就是打破原来报纸生产的模式,也就是说数字出版,是今后出版业的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那么报业是数字出版的三个组成部分,报业、书籍、影视刊。
国家数字出版复合系统工程,已经列入国家计划。大概这个过程包括这么几个部分:一系列的规范标准、两部分研究内容、五类应用示范、六大技术平台、九项关键技术、十六个子项目。这个工程应该说以需求为主导,也就是说从出版业的一些具体要求,作为出发点。特别强调标准,出版业实际上是一种内容的制造产业。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标准,一定要把它内容的规划,内容的格式,内容之间的关联,这些内容,一定要用规范。否则的话,数字资源就很难统一起来,很难统一共享。所以标准先行,这是目前数字复合系统项目,很重要的一个出发点,才能够在批准这个项目的时候,特别强调这一点,标准的资金不能挪位。复合出版系统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一次生成,多次发布”。既然是多次发布,就不能说每一次,都需要人工过多的干预。
有关专家就把这个项目,当成748的一个延伸。748在中国的中文信息处理方面,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有的专家就计划把这个国家数字出版复合系统工程,也比作这样一个作用。当然这个技术,需要有所突破,现在应该说还有一些难题并没有解决。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