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自治区经信委出台《治理商品过度包装实施办法》,以此规范商品过度包装,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弃物产生。(本报7月30日06版)
过度包装问题由来已久。前几年,国家标准委就出台过治理文件。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也下发了《关于治理商品过度包装工作的通知》。日前,国家质检总局更是公布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的国家标准,对食品和化妆品销售包装的空隙率、层数和成本等三个指标作出了强制性规定。
诚如报道中所说,过度包装主要出现在月饼、茶叶、酒类、化妆品、保健食品等领域。尤其是近几年以豪华月饼为代表的过度包装屡遭非议,过度包装真是“剪不断、理还乱”。资料显示,过度包装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包装层数过多,包装空隙过大,包装所使用的金属、绸缎等材料成本过高,包装重量远远超出商品重量等。
要治理过度包装,不是一纸禁令就能禁得了的。因为它有着强大的市场需求。受“面子”、“排场”等传统观念的影响,有很多人喜欢过度包装。因此,如果想让产品包装回归绿色、简单、实用,首先要从需求上解决问题。需求大量减少,过度包装自然偃旗息鼓。因此,有关部门要动脑子,想办法改变消费者的观念,比如可以公布过度包装成本,让消费者知道为过度包装掏了多少冤枉钱;可以用数据来说明过度包装对环境的危害,让有环保意识的人带头拒绝过度包装……这些都是釜底抽薪的好办法。与此同时,既然制定了游戏规则,就要认真执行。按照老规矩,生产环节由质监局管,流通环节由工商局管,因此,这两个部门都要真正负起责任来,不能睁只眼闭只眼。质监局立规——过度包装不准出厂,工商局要严查——过度包装不准上市,一旦违规,抓住重罚。相信严治之后,肯定会有效果。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