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十亿人重新学会正确书写这44个字,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一旦法定下来,原来的写法就是错字!”
●“汉字要美,更要实用!如果以美不美作为对现行汉字动不动微创手术的理由,恐怕要动手术的汉字远远不止这44个,开了这个头,就可以一直整下去!因为每次手术都有每次手术的原因!真想不到整容之风竟然刮到了汉字的头上来!下一轮将要被整容的还有哪些汉字?”
●“此次汉字调整就是瞎折腾,44个汉字调整改变了人们多少年的习惯,很难!代价也太大,必要性究竟有多大?”
●“如果给《通用规范汉字表》按百分制打分的话,三位专家分别给打多少分?并请说明理由。”
关于“汉字整形”之意见
网络调查超九成反对教育部调查仅6%反对
信息时报:此次《通用规范汉字表》中拟对44个汉字调整写法,超过九成的网友持反对意见?
王宁:根据我们从正面搜集来的意见统计,赞成的占67%,反对的大概占6%,其他的也提了一些不相干的,但是跟字表也有一定关系的意见。
我们都对意见进行了整理,也有些人认为字形不要调整,因为大家都习惯了,该怎么写就怎么写。关于这个问题我想我们在这里有些地方需要做一些解释,也有些意见我们希望是全面征求完意见后再予以考虑。
关于“汉字整形”之必要性
本报质疑美感重要说专家称参考台湾字形
信息时报:对于文字而言是普及重要还是美感重要?文字的使用恐怕不能光考虑专家们所说的汉字“字理”、“书法”问题,更重要的是看应用是否方便?
王宁: 这次我们调整的原则是根据中国传统书法的习惯,是对原来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已经定下的规则而没有进行彻底执行的进行一些微调。
书法的规则本身就是为的美感,而因为书法对文字有了多年的影响所以实际上是通行的。
比如说我们的汉字在左边的偏旁如果最后一笔是“横”的,我们一般变“提”,这么写是我们的一种传统习惯。但是原来在执行这个问题的时候不彻底,有些汉字没有按照这个来写。
这次调整字形有些地方我们也参考了台湾的字形,比如你看台湾的字“琴”字上面就是“提”,另外下面的大木小木,关键下面是有没有带钩,倒不在乎是点还是捺,因为老师教字的时候都说这批字不带钩,那个要带钩,这样学生就有很多死记硬背的地方。
关于“文字整形”之不方便
本报质疑造成书写不便 专家称44个字数量不多
信息时报:44个汉字整形,势必给10亿人的书写带来不便?
王宁:我们一共才纠正了44个字,这44个字占原来7千多个通用字的不到千分之六,那天我看到一个叫王利群(音)的一个专家的博客,他说:字形一改大家有10亿人要重新学习汉字。
我想这个说得恐怕要言过其实了。我们字形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做了笔形上的微调,而且这个量还不到千分之六,大家为什么要重新学习汉字呢?我们现在所做的调整只是供阅读或者供机器、电脑来用的字形,谈不到10亿人要重新学习汉字。
关于“文字整形”之学习负担
本报质疑改变的困局 专家称应有奉献精神
信息时报:修改对于我们的教学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或者是作用呢?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这是全新的容易接受,可是对于老师呢?
王宁:没错,老师们的负担很重。但是任何一个教师从他去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于社会,并且把我们的孩子教育得更加有文化这个角度来看,他每年自己的知识是要更新的。
我们做字形的时候我曾经做过一些问卷,一些识字教学的资深老师都非常赞成小学的大木小木统一,不要钩,他们说以前我们都要和学生讲哪个字要钩,哪个字不要钩,现在一下就说“底木不要钩”多方便啊,老师都这么跟我们说。
费锦昌:与其让一代又一代的小学生死记硬背不规则的“钩”和“不钩”,不如我们现在这一代习惯新字形要稍微费一点力气。考虑到汉字规范化水平的提高,考虑到一代又一代便于学习我们稍微有点奉献也是应该的。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