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满足人性化需求是包装设计的最终目标。从功能、荚感到创新,从安全、实用到环保,都是实现人性化设计的重要环节。在包装设计中保持适当的“度”,注入一定的民族、地域丈化符号和个性语言。将产品的品质通过包装媒介用视觉审美元素恰如其分地加以展示,将包装设计同人们的物质需求和情感认同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朴实、亲切的现代包装文化,应是包装设计经过了发展、浮燥、探索等过程之后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包装;人性化;设计;功能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包装”兴起于近20多年,在这个历史性的发展周期中,包装设计、材料、工程及工业都有巨大的发展,但高速的发展的同时,难免会显现一些浮躁与不足。本文试图以“人性化设计”的角度探求一点问题。
1 人性化设计的基本概念
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实现,是现代设计的高端需求。同所有设计一样,包装设计也需要注入“人性化理念”和“人文关怀精神”。如果把产品或商品流通的领域看成单纯的买、卖关系是片面的。在商品供需竞争趋于白热化的今天,人与商品的关系不仅建立在供应和需求的基础上,更重要的还在于认同、理解、情感共鸣等人性化交流的关系上。人们都力图通过产品包装迅速了解产品的功能、外观、质量、品牌,以及由此建立起的信誉。这需要包装设计有较强的传导和视觉冲击力,同时,还应以朴实、诚恳和真实交流的“人性化”姿态引导人们消费,激发购买欲。并在此过程中尽量充分地满足人们的相关需求。
“设计可以扩大人类的欲望,从而创造出远远超过实际物质需求的消费欲”。除此之外,品质、性能、信誉、售中和售后服务都是保证产品发挥最大商业价值的环节。现代包装的功能特征包括:1)方便储存和运输;2)让产品能得以迅速识别,让人了解产品的内容、功效、厂名等一系列需要消费者了解的产品信息,增强产品乃至企业的竞争力,以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3)通过包装这个立体、流动的视觉媒介反复强化品牌,提高其声誉和知名度。
“人和社会需要的不是包装物本身,而是它的包装功能。包装功能依靠包装件的要素按一定的技术方法实现。”由此可以看出包装的基本定位和特性,但除功能之外,包装也是具体有形的物件,是物就有形、有功能、有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元素,包装设计的基本功效就是创造流通领域里的良好载体。包装的功能与形式、使用与美感、好用和好看等问题,是协调、对立还是将两者结合起来,是包装设计过程中需要认真研究的。功能是建立在人们行为和活动需求的基础上,功能的延伸和发展是依据人们基本的或不断变化的行为需求来实施的。人的行为需求是以人的感觉、意识和各种功能的圆满实施为标准的。如果说良好的功能性能让人得到某种精神满足。那么,同所有设计一样,审美是功能的升华和完善,是实施完整包装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对审美问题的鉴别标准上,以功 能的完善为美,以新奇、怪诞为美,以富贵、豪华为美,甚至是以丑为美,这些都产生于人们对包装设计的感性认识以及情感共鸣和共识的基础上。
2 包装设计趋势和情感导入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包装工业的发展和人们对包装设计的感应,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和变化的时代。包装工业从落后、稀缺到逐渐饱和,再到多元并进的时代。在此期间,国家有关部门和业界均花了很大功夫,力口之材料科技的不断革新,使得包装的品质得到相当大的优化、发展。但各个不同的时期中,“主流认同潮流”,如:外来影响、时尚引导、材料的革新以及一些新兴认知理念的导向等等,都曾在产品包装的设计发展中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由于现代设计产生在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大前提下,因此,必然会打上现代工业及科技的烙印。包装设计还受到现代设备和材料、加工工艺等条件的影响与制约。同时信息的高速流通,人们的审美趋向也随之发生游移和变化。在包装业中,一度以硬质、光亮的材料为高级,以荧光亮色为时尚,以模仿洋品牌及处理手法为时髦。这是人们对新鲜事物、高科技的崇尚和对外来设计理念模仿的结果。但后来,发现那些工业意味太强的东西缺乏一些柔美和亲切,或同人们的生活距离较远。人们在工业信息密集度很高的环境条件下,又回过头来对那些贴进自然、返朴归真等理念加以追捧。如今,包装设计地位的确立使设计的价值得以回归,无论怎样变化和发展,在包装设计中发挥自我特点,保持“个性”,把握“人性”,是基本、永恒的主题。因为,设计个性的充分体现,能展示设计者的认知本源和促进包装设计创造力的进发。而对“人性化’的把握,则能充分实现其基本功效,全方面满足人的各种需求,并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待续)
共有 网友评论